第四百六十五章 诸事
第四百六十五章 诸事 (第3/3页)
姜星火倒也不是随便定的,起码大概区划,都是根据安南现有的路和统领府来的,只不过有些府根据山川地形有所调整。
当然了,姜星火画的也只是一个用来参考的草稿,卓敬肯定要根据这份草稿,结合一些其他因素来考量,最后拟定一个差不多的定稿交给永乐帝审阅。
不过悬而未决的两件事,总算是给解决了。
也不晓得是卓敬偷懒还是姜星火真的很能干,总之,在走出礼部值房的一瞬间,姜星火竟然想起了一句段子。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离开了小阁老还能转?硬撑罢了。”
不过这个念头也就是转瞬而逝,姜星火很清楚自己的权力基础是何等的空虚,所以他又低调的来到了户部。
“姜师。”
夏原吉的神情就没有卓敬那般踌躇了,身姿很放松地迎了上来。
待两人坐下,夏原吉更是笑出了声。
“如释重负,如释重负啊!”
不待姜星火开口,夏原吉就眉飞色舞地呈上了账本。
姜星火看着账本,也是微微惊讶了几息,原因无他,这数字可真够大的!
“姜师,你是不知道,这大半年,花钱就跟无底洞一样,修《永乐大典》,江南赈灾和建手工工场,征安南,哪一样不是花钱如流水?不仅是我这头发都白了一片,连这户部都快亏没了,还好有盐使司这案子,一下子不仅太仓库(约等于国库)直接富得流油,而且还能支应得起明年的军费、造舰费、藩王赏赐费。”
永乐元年的上半年,夏原吉的压力确实很大,光花钱不赚钱,有出无进搞的太仓库都要跑老鼠了。
姜星火喝了口茶,笑道:“我听徐景昌说大批的棉纺织品如今已经从江南装船分批起运了,安南国的运到清化港,占城国的运到沱灢港(岘港),不过倾销的倒也没那么快,回本还得一段时间,但不管怎么说,明年户部给江南手工工场区垫的资金,肯定是能回笼的。”
如今诸事虽然坎坷,但也都算正式上了轨道,姜星火的心情也不错,虽然小事肯定还有一堆,可到了永乐元年的年底,大事就只剩下京察、考成法,以及作为引子的各衙门采购权的事情了。
顺着夏原吉刚才的永乐二年支出事项,姜星火继续道:“造舰的事情确实不能拖,资金还是跟上,之前老和尚争取到的不能少,最好多拨一点,造舰这么便宜,为什么不多造一些?”
夏原吉点了点头,对造舰这件事倒也没什么反对。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造战舰,真的很便宜。
跟铁甲舰时代比,既不需要蒸汽机,也不需要特殊钢材和舰炮。
炮直接用陆军的野战炮改一改,就可以直接上舰了,船坞和熟练工匠也有的是,人工花费就是零头。
唯一限制产能的,就是能当龙骨的大木了。
这时候就得感谢老朱的高瞻远瞩了。
虽然老朱从登基到驾崩,持之以恒地推进海禁政策,但老朱对于造军舰这件事,是真的很上心,不是一般的上心。
为啥?
还不是鄱阳湖之战PDST。
《三国演义》里面火烧赤壁,就是以这个为原型。
老朱是一把火把陈友谅的庞大舰队烧了个爽,但不可否认是,陈友谅带着这支无敌舰队蔽天而来的时候,当时老朱的压力真的是拉满了,差点就觉得自己王图霸业要彻底GG。
从此以后,老朱就开始了大力建造水师,客观地来讲,大明无论是长江水师还是沿海的水师,水平都是不错的,远洋差点事,但近海防御没什么问题。
洪武朝中后期受限于相对拮据的财政状况,老朱基本停止了对水师的建设,但是储备大木这件事,老朱始终没落下,这也是他给后代皇帝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
正因如此,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永乐朝才能快速地从无到有,组建起了庞大的郑和舰队,这里面既有存量,也有为数不小的增量。
现在即便各大船坞马力全开,靠着储备的大木,几年的时间也消耗不完,在经费支持足够的情况下,足够建立起一支世界第一海军了。
“郑和到哪了?”
作为亲密狱友,夏原吉抽空关心了一下许久没消息的郑和。
“之前在安南的清化港修理船只,补充了淡水和果蔬,现在估计到吕宋登陆了吧?”
大航海时代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跟玩游戏一样得先把周边的地图探索明白了,然后再去探索远方的战争迷雾地区。
而姜星火三环外交的规划如今基本上有了雏形,第一环的事情摆平了四五成,而后面两环,则需要郑和继续探索了。
对于如今第一次下西洋,好吧,去万里石塘挖鸟粪那次不算,那次连国门都没出。
第一次郑和下西洋的目标,姜星火定的也不高,终极目标就是要控制住马六甲海峡,也就是现在的满剌加国,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郑和或许还会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阻碍,那就是如今南洋的海盗王——陈祖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