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内幕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内幕 (第1/3页)

    「淮商吴家托了曹国公府的李增枝,请我晚上去汤山赴宴?」

    姜星火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眼下局势比较微妙,商人肯定是不好来自己府上登门拜访的,而约自己去人家的地盘,一是不安全,二是你多大脸啊?所以找个能让自己放心的中间人,就很有必要了。

    「好,回复他,我会去的。」

    王斌刚要领命而去,姜星火忽然又叫住了他,道:「把朱恒也叫上。」

    朱恒也不是外人,正是朱高煦的大管家,嗯,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朱高煦于乐安州造反,给王斌封了个都督,给朱恒封了个尚书......这俩人咋说呢?对朱高煦忠心耿耿,可惜能力比较平庸,倒也不至于坏事,充其量就是听指挥办事的料,想要自己干成什么大事也挺困难的。

    而姜星火手里没钱,大明银行用来做专项贷的钱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正是派人快马往北京征询了朱高煦的意见后,从朱高煦府上大管家朱恒那里借出来的,而朱恒现在也是有官身的,直接被调到了大明银行,给姜星火打下手。

    如果论财富总量,那南京城里肯定有比朱高煦有钱的。

    但你要比浮财,那肯定没有比朱高煦存钱多的。

    其他人的财富大多体现在土地、庄园这些不动产上,朱高煦没搞那么多不动产,特点就是金银财宝堆成山,全是靖难四年,一路打仗抢来的。

    所以这时候直接成了大明银行的编外金库。

    朱高煦本人也不在意这一点,对于他这种人来说,对权力、战争的兴趣,远高于财富,因为他的所有财富,都是靠权力和战争积累的......主次之分,朱高煦还是分的清楚的。

    而既然这件事有助于帮助师父姜星火推行变法,那么朱高煦自然没什么舍不得,姜星火就是直接从他府上拿他都不会说什么,更何况姜星火还征询了他的意见。

    朱棣听说了此时,更是老怀大慰,觉得儿子能给国家分担一二了,羡慕的朱高炽恨不得把自己家里那点钱也借出来,可惜实力不允许就是了......封建皇权时代,这时候大明皇帝的内帑还是户部官员在监管和使用呢,皇家的钱跟国家的钱,分的本来就没那么细,倒也没人在这上面说什么,更何况若是惹怒了朱棣,来一句你出钱,那不就傻眼了?

    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些发生在南京的事情都是小事,他现在的头等任务,是和镇远侯顾成、魏国公徐辉祖,一起整顿北直隶的防务问题。

    毕竟大同方向的盛庸、平安手中兵力单薄且战斗力弱,一旦蒙古人重复今年的入寇,那么作为主力的,一定是北直隶的兵马......这里面还要防着晋王的作乱,晋王越来越不安分了。

    除此之外,北直隶的变法也需要朱高煦一手抓。

    北直隶当然是天地宽阔大有可为,这里行政官员虽然大多都是朱高炽在经营北平时留下的班底,但内部环境却比南方好很多,利益集团以军功武将、中小汉人地主、内附蒙古部落为主,整体依旧胡风犹存,在独特的地域中盛行着丛林法则,地方多被当地豪强势力实际控制,文官能施加的影响力很小。

    思索了一番北方的事情,姜星火收回了思绪。

    从长远来看,当然要在资源禀赋更好的北方大力发展重工业,不能让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在当前时代,北方确实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蒙古、女真、朝鲜......这些隐患和阻碍,最好都在这一代彻底完成。

    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在南方彻底地推动变法的全方位展开,同时让工业革命的火种燃烧起来,最起码要让轻工业部门踏入工业时代的门槛。

    南京城四十里外,汤

    山别业。

    上次李景隆、李增枝请今川了俊泡温泉,便是在此地,而如今李景隆尚在安南,此地李增枝自然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东道主。

    这汤山别墅位于汤山脚下,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又有溪流环绕,刻做流觞曲水,颇具古韵。

    只见淼淼池水中,一座八角亭子耸立,亭内一张石桌几张石椅,旁边还摆放着几个精美花瓶,明明是深秋,里面却还插满了各种鲜艳娇媚的鲜花,整个亭子显得异常雅致。

    亭外池塘里养着大群锦鲤,时有鱼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浪花来。

    亭内则坐着三人,分为宾主之分,其中两位都是中年人,正是吴传甲和他的族弟吴传宗,而另一侧坐在主位的,则是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增枝。

    李增枝虽然热衷置办家业,但至少从名义上,他本人是不插手商业的,只是通过间接管理手下专业的管家、掌柜的模式来操办。

    「李都督,今天真要多谢您了!」吴传甲陪着笑脸道:「要不是您的面子,恐怕我这真就是走路无路了。」

    「是啊,您的能力,我们这些人真是连项背都望不到。」吴传宗亦是跟着说道。

    李增枝素来是和气生财的,笑道:「我哪有什么面子和能力?这不过是我大哥和国师的交情,不过是先父岐阳王留下的家业罢了。」

    谦逊是谦逊,可你要把李增枝这话当真,那也就太过天真了,反正吴家兄弟不仅没当真,而且从中听出的,可是满满的自负。

    在商言商,什么是商人?商人就是做交易的人;拿什么做交易?拿的就是资源。

    而李增枝,就是有顶级资源的人。

    当然了,在李增枝这里,吴家有面子,那是因为安陆侯有面子,而如今吴传甲单独求上门来,却不代表淮商吴家也有面子。

    李增枝答应做中间人,看中的不是面子,而是里子。

    他要实实在在的利益。

    李增枝抿了口杯中的美酒,对吴传甲说道:「听说你最近手里粮食生意不错,不知道打算卖给谁呢?」

    吴传甲闻言顿时心头咯噔了一声,那还不知道李增枝盯上了黄淮布政使司转运的粮食生意,忙堆着笑脸道:「这......这都是家父留下的基业,小弟哪敢随便转卖呢!」

    备倭军和辽东边军的军粮,就是从江南筹集,然后经由常州府、苏州府两个大运河枢纽节点,转运到黄淮布政使司,然后再运到山东乃至北直隶的。

    吴家有两项业务,第一个自然就是盐业,第二个则是粮食。

    而吴家的盐,只局限于两淮,吴家乃至整个淮商都是坐地户,拿的是盐引,粮食运输和跨境售卖,跟他们不怎么沾边;粮食和相关利益链上的东西,才是能让淮商的影响力超出两淮的根本。

    如今,李增枝是要从吴家身上狠狠地割下来一大块肉。

    眼下吴传甲有谈条件的余地吗?没有。

    因为别说国师还没来,就算是国师来了,他也不可能跨过李增枝这个中间人,因为李增枝代表的是曹国公府,曹国公是国师的重要盟友,国师不会为了他一个吴家,去跟自己的盟友过不去。

    吴传甲认为,对于国师而言,就算吴家不反水,恐怕整顿盐务也只是棘手而已,没有到整治不了的地步,最多是耗费些时间,所以吴家重要,但没有重要到非他不可的地步。

    「哈哈哈哈!」

    李增枝闻言大笑道:「失之东偶,收之桑榆,可别最后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剩不下。」

    「呃......」

    吴传甲额头渗出冷汗,讪讪道:「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