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谈判

    第三百二十五章 谈判 (第1/3页)

    碧波荡漾,一艘乌篷船飘荡在河上。

    “客官,这里就是米店了。”

    撑船的老叟指了指前方的码头。

    码头附近,往来着扛着沉重的米袋行走的力夫。

    “嗯。”

    船舱内传来一声淡漠的回应。

    姜星火还是一副高冷贵公子的伪装,踩着满是青苔的石阶走上岸,身后乌篷船随着竹篙的轻轻一点,荡漾开的波纹顿时碾碎了水中的春日。

    他没急着进米店,而是跟王斌在不远处的沿河茶摊坐下。

    他对面坐着两个中年人,此时正在聊天。

    “你说这一天天的往里扛米,米价什么时候能降下来啊?虽说知道有米,即便是惜售,咱心里也不慌,总比灾年没米强,可终归是有些太贵了。”

    “谁知道呢,不过府城里的人家,这些年吃商贸这碗饭,家里多少还有些富余,米价贵一些,也不至于饿死,我可是听说,乡下的亲戚,有不少都活活饿死了!”

    “怎么可能?不往乡下运粮食吗?再者说,乡下自己屯的粮食呢?”

    “暴雨初歇,听说过两天还要接着下雨,现在各大粮商,用水路往城里抢着运粮食屯起来高价卖都来不及,怎么会浪费运力走陆路往乡下运?粮食又不愁卖。”

    两个中年人结账走了,偌大的茶摊上只剩他们两人。

    姜星火了然地摇了摇折扇,这便是乡下有钱买得起贵粮的,多半家里不缺粮食也不缺进城抢购的门路、运力,而乡下急缺粮食的,偏偏买不起贵粮,也没有门路进城抢购粮食,只能等死了。

    换言之,这些乡下农人,这些本来的粮食产出者,就是不是城里大粮商的目标客户。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路过的青萍泊附近几个村庄,会出现那种缺粮到鬻子而食的惨状。

    “还是不对。”

    王斌压低了声音疑惑问道:“那官府常平仓的救济粮呢?乡下自己屯的粮食呢?”

    “这就是我说的猫腻。”

    两人临水而坐,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繁华的水路,呈现出纺锤形的轮廓,而正是由于为了满足更多建筑临河而建的需要,沿河建筑普遍开间较窄,背河面街,形成‘街-房-河’的布局,所以他们这里其实相当隐蔽,处于米店后门和河的中间位置。

    仿若正常对话一般,姜星火轻声道。

    “官府有常平仓,常平仓的逻辑跟这些逐利的粮商不一样,太祖高皇帝规定,遇到灾年,不惜陆运成本,官府必须开仓平抑粮价或者借给农人粮食。”

    “饿死人,就说明常平仓失效了,为什么失效?”

    姜星火冷笑一声。

    “答案不过是两个,要么官府效率低下还没来得及发所以酿成惨剧,要么里面的粮食,被人贪了,压根发不出来。”

    回想起在乡下看到的种种惨状,攥着折扇,姜星火用最轻的声音,说出了最狠的话。

    “若是后者,本国师定然要这常州府的官场,血流成河。”

    王斌神色一凛,他相信国师一定是说到做到的,但王斌又想到另外一点。

    “那乡下自己屯的粮食呢?去年不是灾年,建文朝也确实给江南减了税,按理说应该屯下来粮食了,若是自己有粮食,想来也不至于饿死人。”

    “如果是前者,那么有可能是被士绅、粮商在秋粮价格贱的时候,稍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