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世界岛战争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世界岛战争 (第2/3页)

人地矛盾,生活变得更好了,反而厌恶了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旧体制,或许会想着在政治体制上搞点新花样,但是只要保持着足够的危机.事实上,世界岛战争从来都不缺乏觊觎者和追赶者,那么在持续的危机环境下,岛民们依旧会一致拥护集权体制。

    这就是大英为什么能以帝国的身份,来维持全球殖民的原因。

    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岛民,真的需要一个女王吗?

    从心理上,他们不需要有个人骑在头上,自由不香吗?

    但从实际上,在面对多岛竞争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本岛的统治者和军队的保护及帮助,他们在外岛上,是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的。

    所以,哪怕心里不愿意接受集权体制,但他们必须接受且拥护。

    可李景隆想了想后,继续问道。

    “但这毕竟是两个岛,如果人口增多,人均资源还是会不够啊。”

    “而如果这种岛屿越来越多呢?”姜星火看了眼他说道,“如果有的岛屿产香料,有的岛屿产粮食,有的岛屿产原料,大明如果可以控制绝大部分的岛屿,还会有人均资源的不足的忧虑吗?而即便是人均资源比较多了,可由于是世界殖民,还是要依靠强力的集权体制国家,不是吗?”

    李景隆觉得姜星火说的没什么错,但总觉得有些说不上来的意味。

    大约是看出了对方的疑惑,姜星火继续道。

    “我先给你们下个结论吧。”

    “同样是集权体制,同样打之前在孤岛上打过的总体战。”

    “控制多个岛屿资源富集度高的国家,一定能战胜控制孤岛的国家,无论这个控制孤岛的国家集权体制有多么强大,力量看起来有多厉害。”

    事实上,这便是海权和陆权的区别。

    也是开放资源系统与封闭资源系统之间的区别。

    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已经用无数猛人的惨痛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路易十四、拿破仑、鲁登道夫、小胡子,即便你的战斗力在孤岛上无敌于世,在外面也能一个打好几个,但孤岛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

    有限的资源进行总体战,就不得不陷入到配给制的恶性循环里,因为资源不够所以要配给,配给了你会发现资源还是会越来越少,然后降低人均配给,然后.

    强大的堡垒,总是从内部瓦解的。

    陆权孤岛对抗海权群岛,就是这个下场。

    你明明用尽了力气,勒紧裤腰带作战,但最后却绝望地发现,对面的人越打越多,死了一批还有一批,而且吃的越来越好,装备越来越精良。

    这便是由于,对方控制了大量的岛屿,所以手中资源的富集度极高,一开始开片的时候,对方输再多次都没关系,你取得多么辉煌的胜利也然并卵,除非能直接夺取对方的主岛,否则不同的资源,譬如人员、粮食、药材、武器等等,就会从各个岛屿海路运输到主岛,继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

    两人坐高铁上八小时玩手机打游戏,谁撑不住谁叫爸爸,人家有充电宝你没有,一盘一盘打下去,纵使你水平高一点,看着逐渐变红的电池量,心里不慌嘛?

    “你们可以理解为,世界是由很多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的,而目前的世界,还处于蒙昧的、互不联系的状态。”

    “这种状态,跟春秋时期各个城之间联系薄弱是一个道理。”

    “而同样,就拿我们华夏的例子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探索的土地注定越来越多,未知的土地会越来越少。”

    “同时,从各个岛屿出发的人们,为了争夺关键的岛屿和资源,又必将爆发战争。”

    “这种战争,就如同战国时代各国的总体战一般。”

    “不择手段,只求胜利!”

    这就是真实版的国家吃鸡大赛。

    谁先从舒适圈里意识到需要走出去这一点,谁就能获得先发优势,拿到能好的装备更多的血宝,进而积累更大的优势。

    朱高煦忍不住问道:“那现在的大明在整个世界的岛屿群里,处于什么状态呢?”

    姜星火的回答让他们微微有些惊讶。

    “最强大的状态。”

    本来,这就该是大明子民的心态,但被姜星火打击的多了,两人反而有那么一点不确信了起来。

    所以听到这个答案时,两人竟是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姜星火解释道:“大明拥有着最好的初始岛屿之一,同时也处于世界的一端,对周围的岛屿也有着一定的探索,因此,此时的大明,在任何层面上来看,都是最强大的状态。”

    “但是。”

    姜星火的转折终于来了。

    “这种短暂的强大注定维持不了多久。”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人能换个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而大河文明天生缺乏海洋文明的冒险精神,所以在本岛的情况还过得去的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冒险探索别的岛屿的。”

    “而其他国家不一样,他们的初始岛屿情况比大明差得多,又同样面临着人地矛盾,所以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向外探索、掠夺、占领其他岛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