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蜀地 第四章,袁道人论道
第一卷,风起蜀地 第四章,袁道人论道 (第1/3页)
彼时的青城山上。
已然洞悉有客造访。
老君阁,首位盘坐着白袍老人,白发盘于头顶,戴着星冠,银须长似瀑布垂直而下,面容红光,精神焕发,隐隐有一丝返童的模样,可谓应了那句“仙风道骨,鹤发童颜”。
下方其余几人身穿紫袍,灰白头发盘于顶,束着月牙道冠,横插八卦木簪,留有山羊胡的面容精神饱满,气度胜过世间寻常老人百倍,但少了首位的那种返童神态。
年纪较轻的老人朝首位拱手:“掌门,京城还是来了,我派当如何选择?是闭门?还是迎接?”
此人是青城派第六道人,蒲苇,内修青城丹法“无畏”,十年守山感悟“守无之虚”道法,此法分三步,第一步“守中之和”;第二步为一道化万”,第三步“万化归一,一归虚无”。
五年前他奉命去往蜀郡,半路遇匪上百,他凌空施展一剑化千,瞬间团灭上百匪人,那场面,远观路过的行人修士无不头皮发麻。
他那剑气化千正是青城丹法“无为”中的“守无致虚”道法第二步“一道化万”,要是真到“化万”的地步简直细思极恐,剑气化千都足矣在宗师境横行,不论遇上同境界的佛家“金刚”,还是儒家“超凡”,能抗住那一剑的估计也没几个,或许遇到外修武境宗师吃力点,其余内修很难匹敌。
在当时蒲苇年仅四十左右,当年武榜直接排行五十之内,也是当年唯一个出一击而登榜的道人。如今过了五年,也没人知道他那守无致虚道法修到了哪个程度,主要是没登徒子武痴试剑。
另一位接话:“自然得迎接,我派远避俗世,关门做甚?再说当今蜀地实在难以评价什么,要不是看在上京城那位还端坐着,要不是门派清规约束,贫道早都想下山给那郡守一记还虚指。”
接话的是第五道人,崔成江,入山门近五十载未离开半步,据说以毕生之力修青城“青城决”,练“一指还虚”,他没显露,所以具体到了哪个境地无人知晓。
又一个搭话:“五道人说得对,避山门就意味向朝廷对立,此法万万不可。”随后又补上一句“蜀郡之灾上京城那位早晚会自己收拾,我派属于避俗正派,没到万不得已还是尽量少参合朝局。”
他是第三道人,谷恒隆,内修青城“重阳九鼎法”外炼“火烈摄魂指”。唯一出手是在十年前,当时佛道两家交流,他一指“火烈摄魂指”重创了佛门金刚境卓圆宗师的“二指禅”,一举成名宗师上品境。
“都别争啦,自从四道人下山后,就属你们没主见。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一直没现身的袁道人从门外姗姗来迟,今日他难得换上紫袍,束上月牙道冠,插上八卦木簪,这般正经的装扮还是少见。
首位一直没开口的仙风道骨老人露出笑意:“第二道人,你又迟到了。”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