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玻璃成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 玻璃成品 (第1/3页)
按照夏林记忆中的知识,这两种坩埚都能够耐受相当的高温,玻璃通常都是采用坩埚烧制,将它们用在这个场合再合适不过。
等到工人们结束了五座炉窑的改造,将其中四座炉窑增设了分级蓄热室,另外一座炉窑改造成退火窑,制造玻璃器皿的生铁模具和各种工具也准备完成之后,夏林便率领着四组研发人员,开始正式进行玻璃的烧制。
在他的记忆中有着从论坛上看来的全套玻璃烧制工艺,包括选料、配比、粉碎、烧制、观察火候、除气泡、除色、制模、吹制所有环节都完善而齐备。
首先是选料,将利用提纯术提纯之后的硅藻土、烧碱与石灰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比例配比完成,夏林从水泥厂调来了一台球磨机,将这些原料粉碎成均匀细腻的颗粒料。
这个环节需要注意原料的粉碎程度,颗粒若是太粗,会导致融化后的玻璃浆质地不均,成品的质量大大降低;若是太细,又会使得原料反应太过勐烈,导致大量细小气泡存在于成品之中。
夏林将原料粉碎成粒径2-3左右的粒料,随后令人将其装入了四口坩埚之中,作为对照,其中两口坩埚是硅坩埚,另外两口则是镁坩埚。
完成填料,点燃炉窑之后,随着水车的转动,风箱开始不断地鼓动,将从多级空气分离室通过皮管道通过来的氧气通入蓄热室。
蓄热室下方的煤炭燃烧加热着这些空气,炉窑高耸的烟囱提供的负压力将这些被加热的氧气引入炉窑本身,开始与煤炭反应燃烧产生高热。
透过狭小的观察孔,夏林观察到坩埚内的原料已经有熔化的迹象,但是在颜色接近炽黄色的炉窑内部,夏林却是看不清楚那些原料内部是否产生了气泡。
对于玻璃最关键的两个基本质量因素,就是气泡和颜色,繁杂的气泡会损害玻璃的强度和美观性,颜色则是会影响玻璃的用途。
不过夏林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定下心思来让人按照预定的步骤,一步步地对熔料持续进行加热,按照他的记忆,持续加热玻璃熔料能够帮助熔料底部的小气泡汇聚成大气泡,从而在上升过程中带走更多的气泡。
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局限性,那就是玻璃浆加热时间过长会导致其中的碱性组分反应挥发,然后粘稠度上升,反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