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叹服

    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叹服 (第3/3页)

公,你能不能仔细讲讲?”

    徐景昌道:“不管是丝绸还是棉布,都要挤占农田,影响粮食生产。而且能生产丝绸的都是豪商大户,这帮人是不会缺粮食吃的,就算本地绝收,他们也有办法弄到……毕竟你只要卖东西,就会落到出钱的人手里!”

    如此高论,当真让黄观耳目一新,他不由得上身前倾,好奇道:“定国公的意思?”

    “陛下早早就定下了下西洋的方略,我们也做了很多准备,为的就是充实国库。但是如果不能把更多的事情想清楚,把粮食危机化解了。当我们真正大举贸易,国库收入暴增的时候,就是大明天下大乱,处处烽烟之日!不改还好点,如果改得不好,后患无穷!”

    改得不好,后患无穷!

    这话就像是一把刀子,狠狠插在了黄观的心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当年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建文新政,现在看起来,就是个笑话。

    洪武晚年,由于三十年的太平,人丁滋长,已经出现了土地兼并问题,边关的军户也开始逃亡,赋税下降,藩王势大……朱允炆接的算是盛世,但也危机重重,暗流汹涌。

    面对这个错综复杂的局面,朱允炆这个实习医生,开出了最拙劣的药方,他把重点放在削藩上面。

    一个月之内,干掉了五个叔叔。

    为了压制开国勋贵的权柄,改革官制,疯狂提升文官地位。

    又听信方孝孺等人的看法,希望靠着恢复井田那一套,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这三副神药下去,完美实现了亲痛仇快,该打击的一个没打着,不该打的一个没落下。

    像藩王这种,是要处理,但也要依仗,毕竟都是朱家人,徐徐图之最好。

    至于开国勋贵,这帮人本身已经凋零差不多了,就没必要赶尽杀绝。相反,还可以提拔一些人,缓解洪武年间杀戮功臣的后遗症。

    这两方稳定下来,然后再想办法,处理地方财税,抑制豪强,赢得民心。

    井田的那一套肯定是不行了,但想办法增加财税,整顿吏治,这还是不难的。

    用个三五年时间,坐稳了龙椅,再去削藩,还不是手到擒来。

    结果倒好,方向完全错了,主次矛盾也反了……你用文官去抑制豪强,打击兼并,又没有别的势力盯着,这不是缘木求鱼,问道于盲吗?

    你只要卖东西,就会落到出钱的人手里。

    引申一下,你只要改革,好处就会落到掌权人的手里。

    地方上谁掌权?

    不言而喻了吧!

    能够制约文官的宗室勋贵,又被朱允炆自己给推到了对立面……这水平,也是没谁了。

    黄观和朱高炽都不得不承认,只要不谈亲事,徐景昌的眼光就是无敌的。

    “粮食这一块暂时这么多了,其余的,官风吏治,百姓教化,海外各国的情况,山川河泽的矿藏……甚至是宝钞的状况,邸报的情况,大型作坊建立起来之后,织工的情况……哪一样不摸清楚,都会成为日后的威胁……每一样安排几十个人去查,然后撰写报告,平章院弄几千个人不算少吧?而且有了这些消息,我就可以发表权威评估……比如说安南和倭国,哪个国家的商业环境更好,潜力更大?我随便润色一下,钱不就来了。”

    朱高炽整个人都不好了,“贤弟,你这是又把平章院玩出花了!”

    徐景昌淡淡道:“我不过是说说看,能不能做成,还要看能拉来多少人?”他看了一眼黄观。

    黄观无奈苦笑,“论起胡乱治国,两眼一抹黑,没人比我们这些建文旧臣更清楚了……如果定国公不嫌弃,倒是可以劝说他们,出来做事。”

    “那就有劳六首了。”

    正在这时候,黄家母女三人端着热气腾腾的粽子上来了。去的时候,徐景昌被人打趣,等她们回来,只剩下徐景昌胃口大开,朱高炽和黄观,全都低头沉思,狠狠被震撼了一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