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成家立业,传宗接代
第一百零九章 成家立业,传宗接代 (第2/3页)
么大的土地,而是打下来了,却不知道怎么控制。
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那还不如不要。
这也是文臣们对待开疆拓土持反对意见的原因所在,都是赔钱的玩意,没事瞎折腾什么!
但是如果消息传播加快,控制力上去,最大的问题解决了,那是不是可以卯足了力气,开疆拓土呢?
朱棣也说不好,一定行得通。
但他隐隐约约意识到,要超越老爹,就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打出新的组合拳。
“徐景昌,老二和老三的生意,到底能有多大的用处?”
徐景昌顿了顿,笑道:“陛下,这个臣也说不好,要不陛下亲自去瞧瞧?”
朱棣眉头挑了挑,笑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朕光在朝堂上听朝臣讲述,看锦衣卫的呈报,到底不如亲眼目睹的明白。”
朱高煦的工厂多数在城外,还有在苏州和杭州等地,因此朱棣和徐景昌去了朱高燧在京城的书局作坊。
等到了这里,朱棣就感觉到了那种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一座书局,至少有上千员工,出来进去,非常繁忙。
朱高燧听闻老爹驾到,那也是屁颠屁颠跑过来,美滋滋向朱棣介绍自己的成就。
“父皇,孩儿手下有两三百人,专门了解各种消息……有人在通政司,等候朝廷主要政令,有人深入民间,寻找有趣的事情,还有些专门约请一些文人,帮着写话本,好刊登在孩儿的邸报上面。”
也就是说,朱高燧手上有专门跑政治新闻的,有跑社会新闻的,还有负责文化娱乐的。手伸得还挺长的。
“还有文人写话本?朕怎么没听说?他们很有名气吗?”朱棣随口问道。
朱高燧嘿嘿一笑,“父皇不知,写话本的人可不少,有的是原创的,也有根据已有故事进行改编的,比如写薛平贵和王宝钏的红鬃烈马,还有斩将封神的黄河阵,都挺受欢迎的。”
朱棣很惊讶,“还有这事?他们都是谁?”
朱高燧摇头。
朱棣一惊,“怎么,你也不知道?”
朱高燧低声道:“孩儿知道,但是不能告诉父皇。”
“为什么?你想欺君?”朱棣质问。
朱高燧忙道:“孩儿不敢,只是写话本,上不得台面,只能算是下九流。有不少穷苦书生进京赶考,缺少路费,就写一些,赚点零花钱。他们根本不署名,或者署名也是笔名而已。孩儿要是泄露出去,他们恼羞成怒,这个生意就没法做了……如果父皇一定要问,孩儿只能告诉父皇,明年会试,必定有人干过这个生意。”
朱棣更加吃惊,难道朕的朝臣里面,也有私下里写话本赚钱的?
他惊讶地看徐景昌,徐景昌倒是没怎么觉得意外。
挣钱吗,不寒碜。
事实上很多著名作品,都是经过无数人反复创作过的,而且那些知名最后定稿,通常也都是一个笔名。
你要是觉得吴承恩就是真有这么个人,叫做吴承恩,那就大错特错了,没准人家真实的姓是章?
“没想到那些口不言利的读书人,也会干这种事情!”朱棣哼道:“朕还以为他们多清高呢?算了,朕也不问了,留点体面,大家都好过。但你可给朕记住了,要仔细盯着点,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胡言乱语,诽谤君父,朕可不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