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 不该多嘴的

    1853 不该多嘴的 (第1/3页)

    随着张冠宇的叙说,杨小涛原本严肃的表情也变得古怪起来。

    因为张冠宇说的系数有错误,不是说那些系数做不到,而是可以用更好的材料替代,在原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原本按照涡轮生产的系数要求,研究所发现的TiG01合金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

    这点研发处的人已经做过论证,认为没有问题。

    车间里也开始动手制作了,若不是脱粒机的出现,这会儿应该进入加工阶段了。

    也正是这段时间刘大明等人都在帮着生产脱粒机,让他们这群人有了时间深入研究。

    然后张冠宇带人比对数据的时候就发现,TiG01合金并不能完全契合涡轮要求,或者说,他们可以用更好的材料,来提高涡轮的要求。

    简而言之,就是在TiG01合金基础上,其他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硬度。

    如此得到的涡轮强度,比起原先设计中的系数要更高,做出来的也更好。

    这是一种,进步。

    杨小涛乍一听的时候,也是吃惊不已。

    要知道这些图纸可都是系统给出的,按理说只要满足系数要求就没问题,就能做出来AL-21型发动机。

    这可是联盟未来七十年代的绝对主力发动机啊,是经过实践考验的。

    而且这还是系统出品的,绝不存在系数上的问题。

    可偏偏张冠宇真就找出了问题,还拿出足够的数据支撑,证明他是对的。

    证明他比系统更厉害?

    不,不是的。

    片刻后杨小涛就醒悟过来,不是说系统错了,也不是说张冠宇找出系统的错误。

    错的是这款设计图。

    正如杨小涛说的那样,这只是一款联盟七十年代的主力发动机。

    可过了七十年代呢?

    八十年代再来看这款发动机,是不是就有很多问题了?

    在技术不断发展,科技进步的前景下,物品的迭代会越来越快。

    而这款发动机也会不可避免的落后。

    张冠宇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只能说明,在这研究上,下了苦功夫。

    只是这样一来,这让杨小涛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夸他好呢,还是要批评他给同志们‘添麻烦’好。

    但总的来说,这件事是好事。

    还是一件值得表扬,值得全体研究人员学习的事。

    若人人都跟张冠宇这般深入研究,那一点点的改进,将会带动整体的前进。

    搞不好,用不了多久HXJ-2型发动机就能做出来呢。

    “这件事,你做的很好。”

    “杨总!”

    杨小涛摆摆手,看着张冠宇一副歉意的样子,诚恳说着,“你放心,我是真心认为你做的好。”

    “我给出的图纸,只是我的想法,有些地方难免存在问题。”

    “而发现这些问题,不仅是对任务本身负责任,避免出现问题。”

    “同时也是对我的一种保护,你想,若是设计上出了问题,造成的后果,谁来承担?”

    听杨小涛这样说,张冠宇也明白,杨小涛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心里也多了一分感动。

    杨总不是听不进去不同意见的人。

    “杨总,那这涡轮”

    张冠宇指着图纸问道。

    “这还用说,既然有更好的选择,咱们为啥不用?”

    杨小涛看着图纸上重新标注的系数,“说说,要达到这种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材料?”

    张冠宇吃了颗定心丸,说起话来也顺畅许多,“我是这样想的,既然TiG01可以满足,那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