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有什么话,都去和太皇太后说吧!

    第352章 有什么话,都去和太皇太后说吧! (第2/3页)

氏一门三侯,更有九卿一、太子太傅一,以及曾险些成为丞相的章武侯窦广国。”

    “到如今,即便是已经远离朝堂多年,魏其侯窦婴,也必定是要在未来几年,坐上丞相的位置的······”

    见赵绾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警告而停止‘觐见’,反似是得到鼓励般火力全开,刘胜只意味深长的眯起了双眼。

    赵绾这个说法,或者说这一整套说辞,其实都很有意思。

    自太祖高皇帝刘邦之后,汉家是否有那么片刻,不被宗亲、外戚二者所威胁?

    答桉当然是不曾。

    从太祖刘邦闭眼的那一刻,直到刘胜刚呼出一口气的这一瞬,刘汉社稷,都始终被笼罩在宗亲、外戚的威胁之中。

    但这又能代表什么呢?

    ——作为理论上有资格继承皇位,且绝大多数都获封为王的诸刘宗亲,其存在一天,就必定会给天下造成一天的威胁。

    除非有一天,汉家完全告别分封制,并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甚至是废黜君主制,否则,‘诸刘为天下之隐患’的状况,就永远不会得到改变。

    原因很简单:因为姓刘,就意味着这个人可以坐皇位;

    理论上可以坐皇位,就必然意味着理论上,任何刘姓宗亲都可能发动政变,来谋夺皇位。

    这并非是可以消除的隐患,而是刘汉国姓天然具备、天然产生的隐患。

    就好比用刀切菜,就肯定有切到手的隐患、开车出门,就肯定有出车祸的隐患一样——只要老刘家还坐着天下,且姓刘的还没死绝,这个隐患就几乎无法被消除。

    换而言之,赵绾这句‘诸刘、诸窦为天下唯一大患’,至少有一半是在说屁话。

    至于剩下的一般是不是屁话,刘胜,显然也是一目了然······

    “赵卿,恐怕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安?”

    话都被赵绾说到这个份上,刘胜自也就没再含湖其辞,第一时间摆明了自己‘不敢苟同’的立场。

    “诸刘宗亲,确有骄纵不恭、为祸地方的举动。”

    “但赵卿,恐怕在偷换概念了······”

    “——自有汉以来,为我汉家造成隐患、带来麻烦的,并非是纯粹的诸刘宗亲,而是宗亲诸侯。”

    “如果连太祖一朝的异姓诸侯也算上,那这‘宗亲诸侯’的‘宗亲’二字去掉,其实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换而言之:我汉家的隐患不是宗亲,也不全是宗亲诸侯,而是割据自立、尾大不掉的诸侯藩王。”

    “无论是如今的宗亲诸侯,还是太祖皇帝毕其一生心血铲除的异姓诸侯,都是因为其尾大不掉,才对我汉家宗庙、社稷造成了威胁,而非是因为他们姓‘刘’。”

    “真按赵卿所说的话,朕倒是要问问了。”

    “——韩信,刘姓乎?”

    “——臧荼,刘姓乎?”

    “——黥布,刘姓乎?”

    ···

    “至于赵卿所说的外戚,朕也有些许不解。”

    “——作为鲁申公的嫡传弟子,秩二千石的当朝《诗》博士,赵卿,难道不知道外戚,是因何而存在的吗?”

    “难道赵卿饱读诗书,读懂了千百年前的大道理,却没读懂这人世间活生生,这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孝惠一朝,吕氏擅权,这确实是吕氏外戚的过错;”

    “但赵卿为何绝口不提:如果没有诸吕为依凭,孝惠皇帝未冠之年,根本压不住满朝开国元勋呢?”

    “吕太后掌权,也是一样的道理:少帝、伪帝别说是‘未壮’了,其即位之时,甚至都还没到六岁。”

    “连封王的年纪都不到,就坐了我汉家的皇位,若母族外戚再不强硬一些,这宗庙、社稷,还能姓刘吗?”

    ···

    “赵卿还说,太宗皇帝在位,齐系作乱,刘鼻也暗怀鬼胎,薄氏外戚更出了个祸乱朝纲的薄昭。”

    “那敢请问赵卿:如果没有薄昭这样的母族外戚,太宗皇帝,又如何能圣君临朝、大权在握——又如何能成为‘太宗孝文皇帝’呢?”

    “要知道当年,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可是连自己的禁军都没法掌控,连卫尉都无法任命,只能退而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