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嗨,闻着味儿了呗~
第218章 嗨,闻着味儿了呗~ (第2/3页)
十数年,以及秦亡之后的楚汉争霸、刘汉立国之后的异姓诸侯之乱——这长达数百年的战火,而被摧残的遍地狼藉。
立了刘汉,又苦于府库空虚;
手里没钱,却还急着要率军出征,平定异姓诸侯叛乱。
无奈之下,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便下令铸造了刘胜眼前,这好似钥匙圈的劣质三铢钱。
——很显然,刘胜眼前的这枚三铢钱,是私铸的。
因为太祖一朝,由少府官铸的三铢钱,钱面上并不会写有‘三铢’二字,而是会写着‘半两’二字。
没错;
重量三铢,含铜量喜人,面值却高达半两的‘汉半两’。
如此骚操作,自然是让本就残破不堪、百废待兴的天下,几乎是一夜之间,便出现了数百倍的通货膨胀!
钱币信用破产,官府信用破产,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全面崩溃!
天下一夜之间,回到了以物易物的远古时期;
本就空虚的府库,因为刘邦这番杀鸡取卵的操作,而更加疲软;
天子法驾,凑不出八匹同色的马、丞相曹参,都只能做牛车上朝。
到这个地步,三铢钱,或者说‘汉三铢’,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废黜汉三铢。
但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选择是:放开铸币权,许天下人私铸,以‘普天同庆’······
然后,汉室的货币秩序,就不出意外的烂掉了。
在那几年的时间,天下所有人,几乎都忙着熔铜铸造三铢钱;
与此同时,这些熔铸三铢钱的人,又无一例外的不认同三铢钱的购买力。
——包括自己亲手熔铸,才刚出炉、都还热乎的三铢钱······
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汉十二年,太祖高皇帝刘邦驾崩。
太子刘盈年幼继位,吕太后临朝称制,接过了丈夫刘邦留下的烂摊子。
几乎是在孝惠刘盈继位后的第一时间,吕太后便颁布诏令:禁民私铸钱!
将铸币权收归国有之后,为了降低‘钥匙圈’三铢钱带来的恶劣影响,吕太后在秦半两(十二铢),和汉半两(三铢)之间,取了个中间值:八铢。
但为了给丈夫擦屁股,同时也是给丈夫留点遮羞布,吕太后也无奈的下令:已经存在于天下的各类钱币,只要不是全铅无铜、只要结构呈外圆内方的钱状,且没有完全断裂,就继续在民间流通;
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拒收符合以上要求的‘钱’;
违者,罚金四两。
在吕太后这一番操作之后,被太祖刘邦搞烂的钱币秩序,才总算是重回正轨,刘汉天下,也才正式开启‘重建华夏’的历史进程。
再后来,先太宗孝文皇帝继位,在吕后八铢钱的基础上,又另外发行了质量合格,又相对更加轻便的四铢钱。
到这,汉室糜烂的钱币秩序,才总算是在先太宗孝文皇帝手中,完全矫正回了正确的方向。
在明白秦半两、太祖三铢、吕后八铢、太宗四铢的发展进程之后,再回过头,看夏雀对刘胜给出的答复,其个中意味,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太祖高皇帝曾颁布律令,不允许商人穿丝绸、坐马车;”
“但如今天下,几乎没人遵守这条禁令。”
“所以,吕太后‘不得拒收三铢钱’的律令,也早已变成一纸空文?”
意味深长的一语,却只惹得夏雀赶忙将身子再玩下去些;
嘴上,却也不忘隐晦的答复道:“普天之下,恐怕没人敢说吕太后的坏话······”
“只是这样的三铢钱,商户但凡是瞧见了,就大都会以‘售罄’‘打烊’,乃至‘家中有事’‘身体不适’等理由,拒绝做这笔生意。”
“即便是告到官府,只要听到和三铢钱有关,官府也大都不会受理······”
听到这里,刘胜也终是似笑非笑的点下头,彻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夏雀的话,说的很隐晦,却也足够明白。
——对于吕太后‘不得拒收三铢钱’的禁令,天下人不敢说三道四;
但那酷似钥匙圈的三铢钱,或者说是‘三铢圈’的购买力,天下人的智商,也不允许他们认可。
所以,他们会以各种不涉及‘违背吕太后禁令’的方式,拒收三铢钱。
至于官府,也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将三铢钱巧妙地归类为:荚钱。
所谓荚钱,便是如同榆荚一样轻薄如纱,一碰就断的劣质钱。
很显然,太祖高皇帝刘邦的三铢钱,便是劣质荚钱中的‘战斗钱’······
“那金子呢?”
“一金,大概能折多少钱?”
“我将一金折为一万钱,是亏了,还是赚了?”
短暂的思虑过后,刘胜便又面色如常的抬起头,对面前的夏雀再发出一问。
见刘胜将话题从‘三铢钱’这个敏感词汇上移开,夏雀也将恨不能弯成九十度的腰杆稍挺起了些。
语调中,也稍带上了些许轻松。
“一金合多少铜钱,市面儿上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卖家在市集售卖货物,也很少会同时标价多少铜钱、多少金。”
“——但比起铜钱,卖家都更喜欢收黄金。”
“铜钱能买到的东西,用金子肯定能买到;但卖家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