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炼狱锻剑

    484 炼狱锻剑 (第1/3页)

    岳州侧后方,即是洞庭,洞庭也早已为卞军所占,驻守着两万卞军。洞庭之后是潭州,卞春梁想要退至潭州,便要经过洞庭。

    而自岳州往洞庭方向,仅有一条路可以行军。

    李献已在这条必经之路的侧方提早部署了四万大军。

    这般动静自然瞒不过洞庭卞军的耳目,但今时不同往日,岳州城内十万大军染疫过半,优势尽失之下局面危急,此两万洞庭卞军便不敢贸然先有动作,只能将消息报于卞春梁,等待卞春梁的示下。

    洞庭之后的潭州,也有约两万卞军驻守,但潭州为支援岳州粮饷,如今亦是军粮吃紧,许多士兵便受命于四处紧急“征措”粮草,眼下可以前往支援的兵力不足一万。

    至于更后方的衡州,永州,每州也各有约两万卞军守城,但他们在收到卞春梁的命令之后整兵赶来洞庭,则需要至少七日时间。

    卞春梁显然等不了那么久了,拖得越久,他的人死得便越多,他不想、不甘、也自认不该就这样被活活困死在岳州城中。

    李献将卞春梁如今的困境,以及可以调用的兵力情况,皆已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他待此次截杀卞春梁的计划有着十足的信心。

    在李献的计划中,最好的结果本该是卞春梁染疫而亡,然天公不作美——但也无妨,如此一来,他便有亲手斩杀卞春梁的机会。

    卞春梁可用兵力不足五万,且多是多日未曾吃饱饭的残兵弱将,而他手握十二万大军,个个体力充沛精悍……纵然后方洞庭有两万卞军接应卞春梁,却也士气动荡,根本不足为惧。

    他决不会让卞春梁有机会活着踏入洞庭!

    卞春梁一死,后方卞军自然不战而败,他便可轻而易举地拿回被卞军所占下的半个江南西道的城池!

    到时,他如此大功在握,那有关岳州区区几万百姓的小小过失,又算得了什么?

    胜仗本就是用尸骨堆出来的,用些微不起眼的百姓做代价,便可削弱卞军至此,让卞军成为待宰的病犬,得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平定卞军之乱——此中轻重得失,凡明智者,皆知道该怎么选。

    而他的姨母向来十分明智,如无这份明智,姨母走不到今日。

    在此类事情之上,李献自认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他的姨母最在意的从来只有结果输赢——尤其是时下这等飘摇局面,结果二字在姨母心中,注定凌驾于一切之上。

    此事之后,即便他李献传出恶名又如何?他立下如此功勋,所谓恶名又能奈他何?不过只会增添世人对他的畏惧而已。

    恶名亦是威名,只有强者才会令人畏惧。

    他忍耐了这样久,听了不知多少落井下石的话,而今日便是他将这一切愚昧之言彻底踏碎之时!

    李献率大军离营而去,滚滚马蹄催动着他的势在必得之心。

    李献想象了无数种胜利的方式和局面,也再三探清了卞军的形势,但他唯独漏掉了一件事——或者说,他低估了必死之人的恨意,以及它们有可能带来的变故。

    卞春梁从来不是坐以待毙之人,他也从不会消极悲观地看待任何一场战事。

    并且,他十分清楚自身优势所在,正如他此前所言,他能走到今日,凭借得乃是人心二字。

    这场瘟疫,夺下了他手中的刀,将此处变作了炼狱。但卞春梁从这方炼狱中看到了熊熊火光,并且认定这场炼狱大火,可助他锻造出另一把利剑——

    今次他便要用这把利剑,来劈开一条生路。

    卞春梁点罢那不足五万兵士,动身之前,佩甲登上了岳州城楼。

    他无法带着那些染疫的士兵突围,但他并不打算将此称之为抛弃——

    此刻那些染疫的将领和士卒们就站在城楼下方,绝望不安的气息充斥四下。

    但接下来,卞春梁之言,却扭转了这绝望的气氛。

    卞春梁痛斥了朝廷大军的卑鄙行径,以及时下京师朝廷依旧不知悔改的自大冷血。

    城楼下方的众人眼中开始涌现出恨意。

    卞春梁的声音铿锵有力:“……天不亡暴政,焉有亡我卞军之理!”

    “尔等为万民请命,只为求一个公道,何错之有!”

    “若非朝廷不仁,岂会有今时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