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师公授课

    第七百一十九章 师公授课 (第1/3页)

    梁建方离开了,这位将军给人一种很持重稳妥的感觉,张阳对这个他的印象还算不错。

    历史上的梁建方也是一个骁勇的将领,只不过他的战功如今来看说不高也不高,说低也是众多将领出类拔萃的。

    要说战功卓著,朝中的将领这么多,李绩,程咬金,秦琼,尉迟恭,李大亮……

    隋唐年间出了这么多的猛将,更不要说还有一个令四夷不敢冒犯,平定中原李靖大将军。

    当年的天下英雄好汉何其多,大唐一朝将星闪耀,传奇人物太多了。

    像梁建方这样的人只能被埋没,也好在李世民开始培养下一代的府兵将领,有了尉迟恭的举荐,梁建方也算是找到了机会。

    张阳揣手看着他离去的方向,默然不语。

    太子妃带着五岁大的儿子李象先去骊山,李承乾站在一旁讲道:“听说昨日,骊山请宗室众人吃酒宴?”

    “对,宗室的叔伯来看望太上皇,骊山便宴请了。”

    李承乾笑道:“孤听闻那些宗室中人对骊山赞誉有加。”

    “是吗?还以为他们会对骊山有意见。”

    “那倒不至于,只是宗室中人赞誉多来自骊山的大方,说是在骊山吃喝一天一夜,骊山的主人没有丝毫吝啬,甚至喝了这么多酒水没有半句怨言,以后若要再来骊山,打算多带一些家眷。”

    冬日里风很冷,尤其是站在骊山山脚下显得更冷了。

    怎么?宗室中人是看上骊山,打算以后也来骊山吃大户了?

    那一天一夜他们确实没有少吃,吃得多喝得更多……

    张阳带着太子往骊山走去,心中有些不解便问:“其实梁建方也不用来骊山,他受陛下旨意,令将印奔赴西域自领离开便好,何苦还要来走一趟?”

    上山的石阶并不宽敞,李承乾只好稍稍落后半步,笑着解释道:“你这位骊山的县侯军中时常有人议论,尤其是程大将军与牛进达将军对千牛卫的改制,在军中的效用不错,自然有许多人想要见你。”

    “再者说。”李承乾的话语顿了顿,爬山有些累,换了口气继续道:“当初波斯战事是你这位礼部尚书一手经营安排的,他要驰援波斯怎能不见你。”

    这说法有点像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张阳自认一直以来跟武将走得不近,当初还要及时与苏定方保持距离。

    听李承乾这么一说,张阳越发惆怅了,仿佛可以看到皇帝的刀已经在自己的头上。

    走到家门口,李玥正在和太子妃低声讲着话,俩人都是面带笑容。

    李承乾成婚早,他与太子妃的儿子比小清清大两岁。

    张阳瞧着眼前两个孩子,这一幕很是有意思。

    小清清拍了拍熊大的脖子,它便自顾自扭着肥硕的身躯离开,在李象面前坐好,她问道:“为何让我叫你表兄?”

    李象木呐地摇头。

    再是上下打量李象又问道:“你爹爹是太子你一定很厉害吧。”

    李象又摇头。

    她再问道:“那你会写字吗?”

    李象稍稍低头又觉得不对,再是使劲摇头。

    如此,小清清脸上浮现骄傲,她朗声问道:“我问你,一家人吃饭,每人一只饭碗,两人用一只菜碗,三人用一个汤碗,共有十一个碗,一共有几人吃饭?”

    李象挠了挠头,目光求助地看向自己的爹,也就是当今太子。

    李承乾也在盘算,这问的究竟是什么?

    为排解当下的尴尬,张阳笑道:“太子殿下,最近崇德坊的事情如何?在下正想问。”

    李承乾恍然大悟,这才想到母后的交代,便又道:“孤也有话想要与你说。”

    俩人坐下之后,李承乾说起了当初劝谏大明宫修建的事情,他神色多了几分惭愧之色,啧舌道:“好在是你与玥儿写信来东宫,点醒了孤。”

    张阳讪讪笑着解释:“我久居骊山,忙着太府寺的事,朝中的事情我很少过问,大明宫的修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太子殿下能够劝阻是好的,也是应该的。”

    想到当初在太极殿的情形,李承乾扶着额头有些后怕,“当孤领着那些文臣劝谏的时候,父皇那时的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