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焕发活力

    405 焕发活力 (第3/3页)

少,就一个财务部可能有一个俩三个人部门,其余的管理都下放到了车间。

    管理层次和人员都很少。

    毕竟要应对打仗,工厂这块能节约人手就节约下来。

    等到战争全面结束以后,这些事情就麻烦了,大量的干部需要安置,而政府那一头的领导位置也是有限的,政府机构安排不下,多余的干部就只能安排到工厂,这些一般人感觉比较清闲和效益好的地方。

    很快就形成了整个企业的臃肿,更别说围绕着企业开始了无限制的配套,什么小学、医院、幼儿园、附属商店、食堂、招待所等等。纯粹就是建设成一个新的独立小社会。

    高建武深知这种体制的弊端,现在从根源开始就完全避免掉。

    所以在开办工厂的时候,已经让当地根据地政府做好了工厂的配套规划,而且工厂现在选址方面也不让选择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独立存在。

    工厂的住房、衣食住行都靠着当地根据地政府去承担配套工作,包括建设住宿楼,这些是当地政府的资产。

    当然在建设这些配套设施的时候,高建武也考虑到了当地的财力物力,对当地有着建厂配套的资金进行扶持。

    由于这个时代收归集体的土地不算钱,人工成本也是只开工人食宿,建设住房的成本只有材料费,工厂的工人住宿楼又是按照高低床8人间作为标准工人宿舍,相对来说配套这块还是比较省钱。

    建设好后,工厂方面将按照房间对当地政府缴纳一定的住房租金,用来弥补政府在住房投入的资源,作为地方一项长期的财源,可以维持住房维修管理,以及结余一部分来建设幼儿园和学校这些配套设施。

    因此,工厂除了食堂是工厂来进行自己管理,高建武在规划工厂的时候把他的其他所有社会职能全部都切割开。

    这样工厂那边领导层全力以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面,不会被乱七八糟的社会职能干扰。

    不得不说,高建武这个规划还是挺成功的,由于一开始工厂就职能单一,工厂的领导位置也不多,现在根据地当地政府也没有把主意打到工厂上面,这样工厂的经营受到地方干扰也比较少。

    按照高建武的进一步打算,工厂这块从现在开始就分开进行企业化管理,垂直领导,如果以后工厂规模膨胀到工业部直接管理不下来的时候,就开始接下来进行集团化管理。

    涉及到基础保供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就尽量国有民营方式集团化,工业部垂直管理这些集团化大企业,确保资源集中利用和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比如军工,重工业,重点外向型轻工业这些企业,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管理复杂,这种就是统筹到工业部专业管理。

    如果只是当地的中小企业,则放开以民营方式为主,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国有部分可以占股分红,但是不介入管理,只是派人监察和审计,确保资产不流失,尽到股东责任。

    这是高建武那个时空得到验证的机制,想来提前几十年就开始实施的话,其中弊端纠正应该更早一些,优化得更好了。

    这些在一开始的时候,高建武就进行了试点和引导,现在至少在晋阳那边运作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晋阳重工还是晋阳钢铁、晋阳化肥和晋阳机械厂、晋阳煤业等这些已经成长起来的大型集团化企业。

    就是平安根据地那边的五小企业,目前也发展壮大到每家都有千人以上规模,在晋地也算得上是数得着的企业。

    虽然地域不怎么样,资源也不够好,但是机制足够灵活,让企业活力很好,加上有山下左之助建立企业的销售渠道,平安企业的产品销售一直都没有问题,而且还打造出来平安制造的口碑品牌。

    这个试点的成功,也是高建武到现在还能在工业发展方面把持大局的根本之一。

    毕竟老人家说过,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在高建武离开平安和晋阳这么久,几乎都没有关注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保持着极强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今天求点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