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曹徐之流,也不过如此嘛!
第一百章:曹徐之流,也不过如此嘛! (第2/3页)
“呵呵……”钟繇轻笑了两声,知道自己不得不发言,“唔……大汉安好便是幸事,自不好议论也,如今天子逐渐安宁,当然是心中甚慰,难道卫将军不喜邪?”
董承被这一反问,心中当即了然,钟繇还没有做出决定,而且对曹操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成见。
如此一来,和太尉、太傅等人就完全不同了。
也因此,董承这一路的话也就少了许多,四人本也就心照不宣,不说话倒是也不尴尬。
又走了一段路,钟繇见到荀彧一人独行在校场上,顿时与董承等分别,走向荀彧而去。
钟繇一走,很多话都可以轻松说了,此前他在身旁,董承可不敢明言。
因为钟繇仿佛老狐狸一般,从来没有明说过自己的立场,只是在任何时候都会说明自己拥立汉室。
“哼,走了便也好,庭尉当真是令我心忧,此时还不站在我们身后,如何能立足于许都。”
董承当即背手而笑,说话的语气都又变了许都,太傅、太尉,现在都是自己人。
杨彪甚至是多次表达过对曹操的不喜,这份不喜不光是对他本人,而且还是曹操的出身,他的祖父辈便是宦官。
而士族与宦官的斗争和怨恨,是多年积攒下来的,从骨子里就有对立,而士族本身就清高,即便是没有多少交集,这份憎恶也延续到了曹操身上。
三公九卿的士族中人,但凡有名气者多会暗中认为曹操乃是“阉宦遗丑”,这就注定了,没有多少士族会真心实意的与曹操交好。
荀彧,本身就已经算是异类了,不光是弃袁绍而投曹操,而且两人之交情,早胜似民间夫妻一般,互相了解其心。
杨彪此时深深吸气,胸膛挺起,表情严肃的叹道:“将军不可太过自得,朝堂时局我们乃是为了陛下而掌控,内卫禁卫只是保护其安全,朝堂稳固,仍旧还需我辈竭尽全力,不可乐而忘形、浅尝辄止。”
“太尉,此时还不可确信吗?曹孟德虽有兵马,却不会背弑主篡汉的名声,故而如今他绝没有强行掌控之理。”
“而这些内卫禁卫,无不是自我等营中精锐旧将选拔而出,日后逐渐可壮大禁卫——”
“选拔为我等可用之人,堪称军中中流砥柱也,而金吾中,徐臻已经确信并非贤才,虽不至酒囊饭袋,但他这多年名声不过是曹氏抬举。”
董承自信满满,背手而行,此时局势几乎在握,心思也不曾动摇,“我等为了今日,这段时日谋划许久,连徐臻不也算进去了。”
“如此付出中坚人力,又对位卑庸才尚且小心翼翼,难道还不算谦恭御敌乎?”
杨彪无言以对,若是这么说倒是也不错,原本只需防范曹操和诸多将军罢了。
但是为了万全,他们甚至还想办法将徐臻也调走,让金吾卫之中无人来发声。
如此更加方便朝堂而言,今日也就是曹操没怎么反对,若是他反对的话,自然还会有别的官吏站出来与之驳论。
他未曾掌控中坚重臣之前,威势断然不可能太过压人,最有意思的是,今日殿上天子都还在安慰曹操。
让他说了些感恩戴德的场面话,气氛烘托到如此境地,他又怎么有脸面出来驳斥内卫之事。
当真是,大获全胜也。
董承笑意不断,春风满面。
而此时走到荀彧身旁的钟繇,则是先行拱手,凑近并行道:“令君,今日之事颇为蹊跷,为何不见司空反驳,当庭之上竟无半点动容,国丈、太尉等人很明显是要以禁卫遍及皇城,逐步掌控此城。”
“庭尉,”荀彧深鞠一躬,面色不变,开口道:“司空所想,在下不敢妄自猜测。”
“但,司空心思却依旧在为大汉所忍让,如今四面临敌,不光是冀州袁绍,还有寿春袁术,扬州诸侯,关外诸侯。”
“这些人都是大敌也,若无司空迎奉,袁绍与袁术均无迎天子之意,在外诸侯还有何人能接纳此汉室余钵。”
荀彧的话让钟繇面色逐渐肃穆,暗自点头。
荀彧接着说道:“是以,时值多事之秋,司空胸怀本就宽广,并不会忌讳也是常事,毕竟此时并非是内耗而斗的时候,不过庭尉切莫忘记,若是没有司空的话,恐怕现在些许诸侯已经开始称王称帝了。”
“汉室何人可撑起此天?”
“如今看来唯司空尔。”荀彧真心感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