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哗变
第八百四十六章:哗变 (第1/3页)
刘协对士孙邕的反应既满意又不满意。
满意是因为士孙邕到底都是招办的,不满意是这些话竟然还要自己提点才认识到,作为人臣不应该直接就考虑到这些,好为朕分忧吗?
但现在时局艰难,也只能这样了,只是这士孙邕啊,还是要再调教调教,方能成为朕的新肱骨啊。
人走路没有肱骨是不行的,之前赵温走了,这肱骨就掉了一块,现在还是得找块新的,快快安上。
见士孙邕已经同意,刘协就问第二事:
“朕欲在郿县扩兵四千,卿觉得哪里能有果敢善战之士可充?”
果然。
士孙邕在听陛下要粮的时候,就觉得陛下后面还会要兵,不然两万石粮食如何不够?
但陛下这回怕是要失望了,郿县粮食有,因为仓库里就有,可要弄兵却是仓库里长不出来的。
士孙邕踌躇了一下,尽量将口吻说得能让陛下接受:
“陛下,郿县的确出兵,但先帝时期组建西园的时候就从郿县征兵八千,后来凉州军来的时候,又征了八千,如今户口空竭,实在是无人可刮了。”
见皇帝脸上带着怀疑,士孙邕又补充了一句:
“县里就是剩下了点丁口,但仓促之间如何能成军呢?光集兵都需要十五六日,陛下等得及吗?更不用说,此时郿县既无饷,又无甲械,就是仓促聚兵了,也是乌合之众。”
士孙邕自认为自己说的是非常详实了,也将现在郿县的客观情况都告诉了陛下,陛下应该是能放下这个念头的。
但不想刘辩举着一根手指在面前,然后慢悠悠摇晃:
“卿是郿县令,怎么比朕还不晓得郿县的情况呢?郿县这里不是现成就有兵吗?”
士孙邕愣了一下,下意识回道:
“陛下,我郿县在册的不过就是五百县卒,陛下说的是这些兵?”
见士孙邕还在“糊涂”,刘协有点不高兴了,语气有点硬:
“朕直说了吧,郿县除了在册的丁口,不还有大量的氐人吗?这些人本就善战,稍组织一下就能成兵,你士孙邕怎么就忘记这了?”
这下子士孙邕恍然大悟,犹豫了一会,说道:
“陛下,这氐人的情况有些复杂,怕是很难招兵的。”
说着,士孙邕就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告诉了刘协。
具体说来,汉人对于氐人这个族群的印象是比较短的,他们到底是什么来源,谁都讲不清楚,只知道是在秦汉时期才逐渐形成为一支族群的。
当年前汉初立,在陇西、武都一带建立郡治,其中在武都、氐道、甸氐道、刚氐道、湔氐道地区就有大量的氐人存在。
这些人氐人在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
到了武帝时期,朝廷出兵征讨,才将这些地区陆续平定,并陆续迁移到了关中西南部、凉州东南部、益州西北部这个三角地带。
其实氐人的生活习性和汉人的区别已经不甚大了,都过着比较稳定的农耕生活。
甚至这些氐人制作的纺织品,在天下都能算得上有名的,所以其文明程度是不低的,至少肯定是要比西边的羌人要高不少的。
而且虽然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对汉话是非常熟悉的,甚至都有自己的姓,和汉姓一样,可以说,氐人这个群体是受汉族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当然,这也和氐人一直与汉人是杂处而居的,所以自然类中国。
而皇帝刘协也许是受哪个大臣的出谋划策,就将扩兵的想法放在了这群氐人头上了。
就如刚刚士孙邕说的那些困难,你觉得刘协不知道吗?
讲个难听的,刘协不知道多担心后面的董璜会追上来,你让他好好留在郿县停个十几日去扫兵?
对不起,这兵不要也罢。
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从郿县这边扫兵,就是直奔氐人去的。
皇帝的想法不能说错的,因为氐人这个群体是非常特殊的,它和羌人那种脱离于朝廷统治之外不同,他们是直接接受朝廷郡县治理的。
而氐人和散居的汉人又不同,汉人是分散的编户齐民,而氐人却是有自己的豪帅统领的。
一个部落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