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董王

    第六百四十五章:董王 (第3/3页)

的变化。

    现在关西在河东方面承担着泰山军的巨大压力,在崤函也有关东逆贼要对付,在西面又有民乱和羌乱,可谓三面承压。

    如果这个时候发兵讨益州,陷进去了,那三面敌人一定会落井下石,到时候关西基业必然不保。

    刘协已经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正是明白打益州的难处,他才忍耐住自己一直不发表看法。

    也顺便看看如今这三公到底何等能力,以及那位董太师是什么态度。

    想到这里,刘协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那岳镇渊渟的背影,眼神闪烁。

    而下面,有了赵谦的开宗明义摆明态度,剩下的司空赵温和司徒赵岐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赵温是赵谦的亲弟弟,但和自家兄长明确要打的态度相比,他就暧昧很多了,他并没有直接说如何,而是讲了打益州遇到的难处。

    他想的和刘协差不多,都认为现在益州的行为最多是脱离关西,并没有明确举起反旗,而一旦真的出兵征讨了,那关西可真的就是四面皆敌了。

    而且益州那边已经将斜谷道这些都截断了,就是想进攻益州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赵温的意思是,不如先让人南下成都摸摸情况,没准益州士是有什么其他诉求呢?

    说到这段话的时候,这个赵温明显就意有所指。

    这让三公最后一位司徒赵岐恼怒了,他直接站了出来,毫不客气道:

    “还有什么好谈的?自迎州牧,驱离大守,断绝要道,这哪一条都是反贼行径。我支持赵太尉的意思,那就是打,如姑息益州使得凉雍各郡皆学这事,那朝廷还剩什么?再者说了,逾是危急越是要用雷霆手段震慑群丑,难道这一点还要多言吗?”

    见赵温还要说话,赵岐毫不客气打断:

    “怎?赵司空因为自己是成都人就对益州乡情这么眷念?又或者你赵司空是不是得了谁的意思,想在成都和朝廷中间做个中人?司空,你可莫要自误了,你是大汉的司空而不是什么益州士!”

    赵岐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那赵温还怎么说?只能对上面的刘协一拜,请罪避嫌,不再多言。

    已经控驭朝廷一年多的刘协对于下面三赵发生的这些争端,其实一清二楚。

    那赵岐自己就是京兆人,是雍州派的核心,而雍州派一直就是朝廷的既得利益者,朝中六成以上的新吏都是来自三辅。

    而那赵温虽然话说得隐晦,但刘协也能猜到一二,这老赵头应该确实和益州士有联系,他那话明显就是一些益州人的态度。

    那就是挟益州而谋私利,谋什么私利呢?无非就是想开放中枢的权力给他们。这当然大大伤害了赵岐那些人的利益,所以才有此番话出来。

    至于那太尉赵谦?虽然说要打,但也未尝不是和他弟弟来演戏。

    刘协并没有觉得如此想下面的三公有什么不对的,因为他知道这就是这个前殿的游戏规则,如果不能掌握这个规则,那刘协就不能参与到这个游戏来。

    相比于他的父辈,刘协在权力的思考上无疑早熟太多了,而这都要归功于他的老师,史道士。

    谁也没想到一个游离于权力中心外的道士,却能对权力的运作有这么清晰的认识。

    此前刘协也有个这样的疑问,他就问过史道士为何不是朝廷上的人,甚至也不是帝王,为何却对帝王心术如此掌握。

    那史道士是如何说的呢?

    彼时,史道士悠悠笑道:

    “协儿,你见山之巍峨是在哪看的?是在山中还是在山下?”

    刘协答道:

    “是在山脚下。”

    然后史道士就微笑不语,而刘协却明白了答案。

    此时刘协坐在龙榻上,以局外人的视角看着下面三公之间的交锋,将他们之间的蝇营狗苟看得分明,只觉得老师说的真是良言啊。

    而就在刘协继续局外人的时候,一声嗤笑突然在前殿传开。

    这声音不大,但却让刘协心肝一颤,再不能维持悠然的心境,紧张的看着发声之人。

    无他,嗤笑的正是董太师!不,是,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