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第3/3页)
也需要保住自己手里的兵权,在未来寻求利益最大化。
司马懿的战略眼光可比曹爽和蒋济要高的多,他很清楚现在局势,大汉三兴已经不可避免,他已经对曹魏小朝廷不抱任何希望了。
这个曹魏小朝廷,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司马懿在将来降汉的时候,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而已。
所以,跟曹魏小朝廷翻脸,也不符合司马懿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在双方各怀鬼胎的谋划之下,这场内讧,以和解的形式结束了。
但是,当这场内讧的消息,随着大汉细作的渠道,传到邺城诸葛亮手里的时候,诸葛亮非常敏锐的就发现了,司马懿和曹魏小朝廷之间,已经有了离心离德的现象了。
虽然说吧,就目前司马懿表现出来的态度,诸葛亮也无法确定,司马懿到底是不是一心要为曹魏效死力但根据诸葛亮这些年搜集到的情报,以及张溪的再三肯定,诸葛亮还是愿意相信,司马懿不是一个真正的“忠臣”。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继续进攻幽州,覆灭曹魏小朝廷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甚至,这次诸葛亮都不需要再调度其他州的郡兵助战,只需要依靠冀州和幽州西部的总计十五万兵马,就足够彻底消灭曹魏小朝廷。
不过嘛,出于谨慎起见,诸葛亮还是传书给了洛阳的庞统,陈留的徐庶,以及荆州的张溪,询问他们三人,对于出兵覆灭曹魏小朝廷的意见。
张溪倒是对诸葛亮的用兵没什么意见,毕竟诸葛亮这次用兵不过是涉及两州之地,用兵不过十五万,又不需要他们帮忙.只要诸葛亮觉得有把握,这事儿基本能成。
但是吧,徐庶和庞统,却有些反对诸葛亮的想法。
这两人的想法正好跟诸葛亮相反,认为就曹魏小朝廷占据的那点苦寒之地,要产出没产出,要经济能力没经济能力的,又只剩下不到十万人的残兵败将,能活下去都算不易。
放着不管也只会越来越弱,根本没有必要发兵征讨,让他们自生自灭就好。
反倒是东吴这边,最近在淮南和徐州动作频频,从江东细作那边传来的消息,也有说法是东吴可能会对兖州用兵。
这时候,应该先下手为强,考虑东征东吴的战事。
这事儿吧,你也不能说庞统和徐庶说的没有道理,但是吧.诸葛亮还是觉得,如今并不是攻吴的好时机。
可庞统和徐庶两个人的意见也不能就此忽视,诸葛亮在逐渐给天子转移权利,这么大的事情,他也不想自己一个人独断专行。
因此,诸葛亮写信给徐庶,张溪两人,约两人在两个月之后,汇合于长安,共商国是。
到底是灭魏,还是东征,要做出一个决策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