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章 情报可靠性

    第一千零八十章 情报可靠性 (第2/3页)

甚至索性就是敌人故意传递的假情报。

    而对于情报真实性的鉴别,就是主官需要去做的事情了。

    这次的情报内容过于离谱,以至于费祎这个大汉谍报系统的创始人都怀疑,是不是自己以前安排在北地的情报系统已经彻底被曹魏的情报系统发现并破坏了,曹魏方面是将计就计,借由这个渠道,给大汉传递假情报,误导大汉的判断。

    只是,这事儿也有一个不太好解释的地方.这情报看着一眼“假”啊,除非曹魏那边的谍报负责人是个白痴,否则怎么会传递这么明确的“假”情报啊。

    反正费祎看了半天,挠破脑袋也没想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而且这个情报的落款,也确实不符合大汉谍报系统的习惯。

    为此,费祎又专门回了一趟长安,找到了现在的情报系统负责人,抽调了历年的情报留档,终于在六年前的档案内,找到了一封同样落款的情报。

    而这封情报,当初归档的时候有注明,是由徐庶接收,然后转存长安档的。

    费祎一看到这个情况,立刻知道事关重大,当即收存了这封同样落款的情报,也不敢用任何书信通信的方式告知诸葛亮,生怕一时不慎泄密.只能是自己再辛苦一趟,从长安颠颠的跑回洛阳,当面跟诸葛亮汇报了这件事。

    而诸葛亮这才想起,当初商议四次北伐的时候,徐庶曾经问过自己的一个问题——是不是在洛阳有高级间谍的存在。

    因为当时徐庶问的是在洛阳,而不是在河北,再加上诸葛亮的事情贼多,一时没想起来而已。

    而经过了费祎的这番提醒,诸葛亮才察觉到,这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情报传递过来了。

    可即使如此,诸葛亮还是不敢太相信。

    毕竟,上次这个“刘”密探传递的情报内容,也不过是普通的军事情报而已,但这次的情报,直接上升到战略部署和曹魏的朝堂决策,差别太大。

    因此,诸葛亮吩咐费祎不要声张,自己则对这个情报引而不发,然后在河洛地区加派细作,搜集情况。

    曹魏朝廷上的决策是不可验证的,但这半年多的时间,诸葛亮一直在留意曹魏在河洛地区的兵力变动情况,以验证这封情报的前半段,到底对不对。

    而事实再次证明了,这封情报的内容,到底是有多么的离谱。

    诸葛亮派出的洛阳细作,最多渗透范围只能到黄河沿岸的河东郡,河内郡部分,兖州内部的情报基本就很难搜集到了.这才是这个时代细作的情报收集能力。

    正常来说,细作只能对附近的区域的敌军,有一个兵力估测,太远,或者说防备严密的敌军要地,哪怕是再精明的细作,也无法获取太多的情报。

    按理来说,经过这么一对比,诸葛亮应该更加怀疑这封情报的真假才对但诸葛亮却选择了相信。

    不是诸葛亮脑子傻了,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