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洛阳战事(三)
第九百六十五章 洛阳战事(三) (第1/3页)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做出不同的抉择.当年可以弃袁氏而投曹的辛毗,现在要为大魏尽忠,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往公心了说,辛毗世受大魏厚恩,从曹操开始,他辛毗就一直被曹魏所重用,一直到曹叡这一朝,他官居三公.受了这么多的恩惠,辛毗不可能对大魏没有归属感的。
往私心了说,辛氏一门,大多在河北生活,而且跟河北世家之间的联姻关系也不少。
辛毗不能投降,他一旦投降,势必会连累家人,而河北世家为了撇清和辛毗的关系,那些联姻的子女,甚至孙子,外孙辈,都会受到牵连,以后辛氏一门,在大魏的前途,基本就断了。
当然,不投降,辛毗也完全可以跟随司马懿一起,后撤到虎牢关这倒不是辛毗有什么为难的地方,纯粹是辛毗自己心理过不去那道坎。
与其后撤虎牢关,接受战败失地的事实,辛毗倒不如选择跟洛阳共存亡。
反正他都已经七十了,活着也活不了太久了,倒不如用自己的阵亡,来给大魏臣子做出一个表率.到那个时候,自己能名垂天下不说,天子必然会善待自己在河北的家人。
甚至于,将来就算真的大汉三兴了,对自己这个为国尽忠的敌国臣子,也必须保持三分尊敬这年头,没有哪个君王会不喜欢为国尽忠的臣子的。
用一个将死之躯来换取家人的平安和富贵荣华,何乐不为呢。
辛毗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而司马懿虽然尊敬辛毗的决定,但司马懿也有司马懿的考虑让司马懿在洛阳等那个根本不可能到来的援军,司马懿是绝对不会干的。
尊敬归尊敬,司马懿还真的就划拨了三千兵马给辛毗,对剩下的七千兵马进行了整编,随时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顺带的,也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下达了退守河内郡的军令,以免俩傻儿子傻乎乎的死守孟津渡,不知道保全自身。
在这个时代,当然有慷慨赴义的忠臣,但大多数的世家大族子弟,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家族的安危存亡。
就这样,在建兴八年一月二十四日,傍晚时分,汉军经历了一天攻城之后,收兵回营时.洛阳东门突然打开,司马懿领兵出东门,直奔虎牢关而去。
汉军在东门,倒是安排了牵制部队,但兵力并不多,只有千余人。
再加上是收兵回营的状态,牵制东门的邓艾也没有多加防备,等到邓艾反应过来,司马懿这是从东门突围的时候,再领兵去追,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司马懿的突围时机选的非常好,本身就是汉军回营,放松戒备的时候,而时间又是靠近傍晚,没多久就会入夜。
一旦入夜后,视力受限,再想跟随地面痕迹去追踪敌军,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邓艾领兵追击,追到入夜后,不得不回撤。
而此时,诸葛亮和张溪两人,也没工夫去顾及从东门而出的司马懿司马懿跑了就跑了吧,洛阳现在已经防卫极度空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