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诱敌

    第九百三十三章 诱敌 (第3/3页)

攻来看,王凌是真不觉得,这个诸葛亮能给他制造出足够的压力。

    相反,鲁阳西门守军,几次出城去烧毁蜀贼的攻城器械,诸葛亮都表现出反应不及时,应对不足的毛病,轻易就让魏军的反攻得手了。

    这再次加深了王凌对诸葛亮的评价——这就是个大局观出众,但没有一线统兵经验的谋臣而已。

    更加让王凌觉得自己有机可乘的是.诸葛亮进攻期间,南门的张溪依然在费劲的打造攻城器械,一点出兵牵制骚扰的意思都没有。

    就好像西门的战事跟他张溪完全无关一样。

    这种应对方式,显然不是张溪这种久经沙场的老将应该做出来的反应。

    那么解释大概就有两个。

    一个,是诸葛亮争功,不允许张溪出兵协助,他要靠自己的本事攻下鲁阳,争取这次北伐的头功。

    另一个,是张溪和诸葛亮严重不合,张溪不愿意出兵帮助诸葛亮,坐视诸葛亮成败。

    这两个可能性,都有,但不管是哪一个.至少王凌觉得,自己看到了破敌的可能性。

    然后吧,没过几天的晚上,斥候来报,说是西城外的蜀贼半夜发生营啸,一通慌乱之后,早上蜀贼后撤十里重新扎营。

    到了这个时候,王凌是真的没有怀疑,这一切都是敌人设的局在王凌看来,连续进攻不顺,损兵折将,敌军士气必然低落,而诸葛亮本身又缺乏一线统兵经验,缺乏对军营管理的认知,这样的话,半夜发生炸营事件,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这个时候开始,王凌已经相信了敌军将相不和的事实,开始抽调五千士卒,做好准备,随时跟随自己在合适的时机,出兵偷袭西门蜀贼营寨。

    是,老子面对六万蜀贼的营寨,确实要考虑一下出城偷袭的风险问题,但如今对面只有三万人不说,还刚刚经历过炸营事件,士气低落,精神敏感这么低风险,高回报的事儿要是不抓住,那他王凌一辈子都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只要攻破了诸葛亮这一支军队,不说杀敌多少,只要击破,那么剩下的残兵败将就算投靠到南门张溪处,威胁也不会太大。

    而且,经过这一次失败后,以诸葛亮的地位,肯定不会轻易认输,再加上诸葛亮和张溪之间不合,搞不好退到南门的诸葛亮,还会选择夺取张溪的兵权,再次指挥进攻鲁阳,一雪前耻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鲁阳,就好守的多了。

    是的,在王凌的脑子里,他都已经快脑补到自己击溃六万蜀贼,一举名震天下了。

    但可惜,王凌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不是王凌没有等到他破贼的机会,而是因为司马懿亲自带领两万洛阳援军,抵达了鲁阳。

    并且,司马懿亲自接过了鲁阳的军事指挥权。

    至于出城偷袭诸葛亮营寨的事儿,司马懿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