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青储
第七百三十七章 青储 (第1/3页)
有时候吧,诸葛亮都质疑,张溪的主治经典,到底是哪一本。
虽然早年间张溪曾经自称自己家是以《礼记》传家的,但这十几年相处下来,诸葛亮从来没从张溪身上看到一点接受《礼记》教诲的样子。
这货没得个离经叛道的名声,就已经是大家帮忙搂着的结果了。
张溪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最大的优点在于机变,什么事情他都能提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虽然这些个见解有时候听上去很高深,有时候听上去很可笑,但终究诸葛亮是知道的,张溪有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当诸葛亮得知张溪的“青储之策”不是要弄干草之后,当下让张溪“细说之”。
可张溪也有点麻爪啊。
已经不是刚穿越那会儿了,觉得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就可以到处瞎显摆很多事情,其实现代人不过是知道一个大概,并不知道事情真正要去做的时候,会有多难。
如今的张溪,好歹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了,也是经历过十几年锻炼,熟悉实务的古代官僚了.站在他这个位置上,很多话,是不能随便瞎说的。
因此,张溪有些支支吾吾的,想着该怎么说。
而诸葛亮一看张溪这个德行,顿时心里也有所了然了。
十几年的相处下来,以诸葛亮的洞察力,还能不知道张溪为什么这样么?!
很显然,这个张元长,又犯了老毛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当初在荆南搞“沼泽化田”的时候那样,张溪能一眼看到长沙城外大片沼泽的价值,力主改造荆南沼泽,开拓良田.这就是张溪的能力体现。
但问题是,实际让张溪去搞这个事儿,他就给搞的稀里糊涂的,半年多下来,资料堆了一屋子,田地却没改造出多少来。
当然,如今的张溪肯定是成长了许多,让他现在去搞地方实务,不至于跟十几年前那样稀里糊涂,但.张溪的特点就是如此,很多事情他都能有个大概的应对方案,但并不知道这些方案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现在就这货的纠结劲,大概也是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这货在想办法补救呢。
“元长但说无妨,若有不妥,我等共议便可。”诸葛亮赶紧的说道。
这小子,真不能让他瞎想,不然吧,好主意也会在他的一通瞎想之下,变成坏主意。
这小子想的太多,而且特别容易想偏。
有主意就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集大家的智慧把事情办成也可以,没必要自己一个人瞎想。
顺带的,这也是给张溪宽心,让他放心大胆的说。
有了诸葛亮这句话,张溪确实放松了不少,顿了一下,开口说道,“溪年轻求学之际,曾偶得一书,书上记载过一种奇法:将春夏青草,切细后埋入深坑,冬日取出仍为青草,此谓之青储也。”
没人急吼吼的问什么“此书如今安在”这样的鬼话。
这年头的人,多少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