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让人一头雾水的……(超大碗)

    第三百九十七章 让人一头雾水的……(超大碗) (第2/3页)

   安德烈有些不确定地问道:“杉山先生,智人有私立学校……呃!”

    他随即反应过来,连忙改口:“我是问,智人有那种专门的精英学校吗?”

    “并没有。”杉山勇次郎非常肯定地回道。

    安德烈有些难以置信:“如果全部都是这种教育,那你们的人才如何保证?我并不是贬低公立学校,而是你们这种教育方式,在整个西方已经证明了其不具备高效的人才培养能力。”

    “其实你们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我们在大学期间的教育非常严格和全面。”

    卷毛大卫眉头紧皱:“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智人会在大学教育中,才全面教授各种专业知识?”

    “确实是这样。”杉山勇次郎点了点头。

    “我的天呀!那压力会不会太大了?之前一直在快乐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真的可以忍受这种突然的转变吗?”大卫非常震惊。

    圆脸亨利则有些若有所思地猜测道:“难道是因为智人的大学毕业标准不高?毕竟所有人都会有工作,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

    “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大学教育非常好。”杉山勇次郎有些自卖自夸起来。

    至于其中真正的原因,他自然不会告诉大卫三人。

    智人敢在学生没有成年阶段大搞快乐教育,原因是有生物芯片兜底。

    只要学生在成年礼期间植入生物芯片,并完成初步适应之后,那他们在4年大学期间,其学习速度就如同自行车换上超音速飞机。

    在大学毕业之后,这些新人类毕业生基本可以掌握好几门语言、两三个学科的小专业、熟练的工作经验。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有会十几门语言,或者掌握一整个大学科的精英新人类。

    至于学习压力,还真没有多少,毕竟脑袋里面塞进了一个超级图书馆和人工辅助智能,基本就是人手一个外挂。

    他们只会越学习就越快乐,因为智人的大学是可以随便转专业的。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对这个专业提不起兴趣,那就可以申请转专业。

    其实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感到痛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专业不是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挫败感击溃了心理防线。

    而有生物芯片和智能辅助系统的新人类,他们学习东西的上手速度非常快,基本不会出现挫败感这种问题。

    所以外界一直看不明白智人的教育体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模糊感。

    眼前的大卫三人,就是有一头雾水的感受。

    他们非常清楚快乐教育的弊端,可智人仍然坚持快乐教育,这是他们看不明白的地方。

    如果智人内部还设有精英学校,那他们可以单纯的理解,这是智人管理层为了奴化基层员工的后代,方便他们的管理和统治。

    问题是智人内部并不存在精英学校,全体员工的后代都接受一样的教育。

    现在大卫看不出来弊端,但他相信十几年后,随着第一代从小到大都接受快乐教育的学生毕业,智人就会尝到其中的恶果。

    这也是各大列强的智库,研究了智人的教育模式之后,一致得出的结论。

    很多智库学者都这样认为,因为有西方各国的快乐教育例子在,他们可不认为智人可以靠四年大学,就可以培养出大量人才。

    因此教育模式的失败,将导致智人自我毁灭的言论,也是列强攻击智人的核心理论之一。

    至于当前智人的成功,很多智库学者将其归功于李青叶的天纵奇才;还有智人吞噬各个地区之后,吸收了当地的精英人才;以及东北亚和南亚移民的聪明才智。

    这些言论在不少地方,很有市场。

    对此智人公司也没有辟谣。

    毕竟生物芯片现在可是见不得光的东西,一旦暴露出这种东西,那列强肯定要发疯,并联手和智人决一死战。

    为了避免生物芯片的情报外泄。

    智人所有在外执行任务,或者在敌境明面上的工作人员,都有专门的防泄密措施。

    包括芯片自溶解系统、尸体自溶解系统、智能辅助系统强制执行程序。

    因此在拉丁美洲长期和黑船厮杀的三叶橡,虽然有成员被击杀过,但从来没有被对方俘虏过,或者缴获过尸体。

    而智人境内,这个秘密就更不可能泄密了。

    外界并不清楚智人真正的底牌,会误判也是非常正常的。

    智人教育系统的真实情况,其实是一年比一年还厉害。

    只是智人不会公布这种数据,反正可以隐瞒就尽量隐瞒了,各大列强要反应过来,至少也需要等十几年后。

    十几年后的智人,实力肯定会比现在强很多,到时候根本不需要担心。

    ……

    “杉山先生,你们是如何看待退休这个问题的?”大卫有些好奇智人员工在这方面的想法。

    “从目前各个社会系统的运行来看,我认为西式养老机制很难长久维持,因为存在两个不确定因素,即经济和人口。”

    作为金融从业者的安德烈深有同感,他点了点头:

    “确实,这两个不确定因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