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逐鹿之战终落幕

    第746章逐鹿之战终落幕 (第3/3页)

人和三十多万大正规军;

    尽管,楚国还有着千里的云梦泽和数百万的臣民;

    尽管,齐国也还在苟延残喘着。

    但这些显然都已经无法阻止赵军的脚步了。

    只是,越是到如此的地步,赵括反而越来越小心了起来。

    这点从李牧的追击安排也能看出来一二——兵力最多的既不是去面对战力更强的秦军,也不是去追击收获可能更多的楚军,而是稳稳地拿下陈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而随着战事的落幕,新的格局形成,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却是摆在赵括面前的一个两难的选择题。

    嗯,应该说,摆在赵括面前的选项有很多,多到即便是赵括也有些迷茫了。

    最保险的方案,当然是鸣金收兵。

    原因有三:

    其一,自初秋出兵以来,此战已经延绵了半年之久,战士们也大都疲惫不堪,急需修整;同时,从魏、齐、楚三国俘虏的兵员,也急需整编,一旦整编完毕,赵国的军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其二,随着春日的到来,春耕也就要排上日程,继续维持如今的军队规模,势必会对来年的春耕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已经占据了华夏近三分之二地盘的赵国,只要安安心心地治理好刚刚到手的河西、河东、魏国以及陈都的土地,根本不必担心会有任何的意外,也自不必追求速胜。

    当然,既然是保险的方案,也势必是收获最小的方案。

    此时收兵,赵国自然是得以休养生息,可问题是秦、齐、楚国也将苟延残喘。

    来年再战,他们恢复的不仅是兵力,还有士气。

    而在继续战斗的方案中,又有三个不同的方向:灭齐、灭楚还是攻秦?

    灭齐,自不必说,其主力大军已经在淮泗郡被消灭干净。灭齐,甚至都不需要一只主力大军,便可完成。而且,赵国还有着田单这样的大杀器,甚至不战而降,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也正因为太过简单,却也是赵括最先放下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齐国已经废了,再给他十年也照样发展不起来,打不打都那样,根本不需要劳心劳力地去考量。

    灭楚,当然也有其道理。两场追击战已经让楚国损失惨重,正是灭楚的最佳时机。

    但显然,以楚国广袤的土地,加上云梦泽的地形,赵国想要彻底征服楚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更是一定需要不少的时间的。

    有这个时间,赵括宁愿把它放到秦国的身上。

    毕竟,就以制度而言,秦国才是唯一一个有危险的存在。

    自然而然的,最后一个选择,也是赵括最为纠结的选择——攻秦。

    是的,刚刚齐国、楚国,都是「灭国」,可到了秦国这里,赵括却只敢用一个「攻」字。

    到底是六国之首,如今撤回的大军更是有着三十多万,任

    谁也没有绝对的信心,能一举而灭之。更别说,函谷关曾经拦下过多少人......

    但若是此时不攻,往后再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函谷还在那里矗立着,而秦军的数量却会越来越多,尤其是秦军的士气,恐怕要不了一年半载就又会嗷嗷叫起来。

    什么?

    等秦国内部的崩溃?

    这恐怕很难!

    越是艰难的时刻,反而越是能激发老秦人的向心力和坚强的意志。

    真的逼急了,老秦人再掀起一朝变法,全面向自己的赵国学习,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还真就不好控制了。

    看着眼前的舆图,面对着这两难的选择,想到自己的纠结,赵括是真的有些笑出了声——明明手握着四个二带两王,偏偏要去害怕对方的四个三?

    当年长平之战,赵国国力明显要弱于秦国之时,自己尚且信心十足,如今一统之势已经明朗,自己反而没了信心?

    这样不好,很不好啊!

    略略踟躇了一会儿,赵括的心中终于是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