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留到最后来解决

    第639章留到最后来解决 (第2/3页)

一战,可这一战,却不必是现在。」范睢见众人的目光投来,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越发兴奋了起来。

    「这天下,七国之众,我王,难道您不觉得还是有些多了吗?」范睢双手一拱却是向秦王提问道。

    不待秦王回答,范睢便接着说道:「凡与赵之战,长平也好、洛城也罢,皆是赵国以多国而欺我秦之一国,若是秦赵一一相抗,我大秦虎狼之师,岂会败绩?」

    「故,我大秦如今之志,当不在与赵国争一时之长短,而当与赵国一同扫灭诸国,将一切后顾之忧,并赵国可能之支援,全都扼杀,最后再率全国之军与那赵国决一死战。」范睢双手抱拳,冲着秦王深深一礼道。

    显然,范睢这是将自己的「远交近攻」的国策给再度的深化了一番。简单来说,及时要将赵国排除在进攻范围之外。

    当然,随着赵国被排除在进攻范围之外,连带着整个进攻序列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想要实行这一国策的改变,还需要秦王点头才行。

    果然,略略思索了一番之后,秦王还是提出了他的疑问:「如今之世,两强并立,即便是我军不愿与赵军为难,可我军在攻略其他国家之时,赵国难道会袖手旁观?今年周地之战,已是明证,赵国即便是大军在外,也纠结了三国之力而抗我秦国也。来年,我军攻伐之时,赵军来袭,又当如何?」

    「我王容禀。」范睢当即说道:「周地者,天下之央也。其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不仅是我秦国东出之要,更是连通着赵国河内之地,加之其富庶之称,赵国不敢不问,也不能不问也。故此,才有了四国联军之事也。」

    「然,我王当知,与三国相盟,赵国乃是承诺不取周国一地,这才有了魏、韩、楚之盟约也。而待我大军回转,袭占宜阳以作据点,赵国也并未发大兵来攻之。」范睢继续解释道:「由此观之,赵国只是惧我得利太多,而非死命纠缠,不欲我得之一利也。」

    「而经过魏、楚讨地一事,赵王也该明白,赵秦相攻,得利者乃诸多小国也。若是韩、燕之流也就算了,毕竟地小人稀,即便有所野心,在如今之世,也断难成事。

    可魏、齐、楚之三国,皆或为诸国霸主,若是得利经年,未必不会成为除秦赵之外的第三极也。此绝非赵王之所愿意见到之事也。此从赵国强取淮泗并东郡之地,可见一斑。

    故,只要我国不触及赵国之核心利益,必能与赵国形成灭国之默契。

    而若是能与赵国形成默契,于我大秦而言,一可破我大秦东出之困局,二可破两强相争之难事;于赵国而言,可免两地作战之担忧,亦可不再束缚于魏、楚之盟,可谓双赢。

    以赵王之智,当不会拒绝也。」范睢最后总结道。

    应该说,范睢的想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经过洛城一战,至少已经证明了,赵国暂时还缺乏两线作战的能力。

    此次作战,要不是临时拉来了四国的联军,极有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赵国收获了一个九原郡,而秦国则将收获整个周地。

    而范睢提出的先灭小国,再行决战的思路,却也正与赵括想要的不谋而合。

    只不过,在赵括的计划中,还有屯田制度对耕战制度的制度碾压,更有冶铁带来的科技和生产力的碾压,二者相结合起来,那便是从国力到军力的全方面的碾压,而这才是赵括敢于将战事后延的全部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