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拖住秦国即胜利

    第576章拖住秦国即胜利 (第3/3页)

场的几人,继续说道:“本将来时,我王却是以锦囊托付败秦之策也。”

    说着,廉颇换换地从自己的胸口处掏出了锦囊一个。

    看着这锦绣织成的小囊,在场之人却是面面相觑。打死他们也没有想到,廉颇会这么破局——居然抬出了赵王。

    这就像是两个大学生在争论一道正态分布的数学题,你一怒之下,直接把高斯给喊了过来。这还怎么玩?

    质疑高斯?你确定你要质疑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还是以在争论正态分布的时候?

    同样的,质疑赵王?你是想要质疑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败过秦国还健在的,被诸国公认的战神?还是在对秦军的作战中?

    看着廉颇手里的锦囊,信陵君心中其实已经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原来自己所想的,人家早已经有了预料。

    只是,一贯的骄傲也好,出于败秦的考虑也罢,信陵君还是鼓起了最后的勇气,对廉颇说道:“愿闻其详。”

    廉颇倒也直接,闻言也不废话,当着众人的面就将锦囊打开,一封盖着火漆的帛书随即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随即,慢慢撕开火漆,一封简单的帛书便完整地展现在了廉颇的手中。

    帛书很短,只有区区的六个字而已。

    “结硬寨,打呆仗。”

    在场诸人再怎么说也是各国的上将军,对于赵括的这六个字自然是懂的。

    说简单点,就是要跟秦军拼消耗,用四国的国力将秦军耗到不得不展开决战,从而迫使秦军来攻击自己防御完备的硬寨。

    联军本就兵力雄厚,若是主动进攻或是对攻,不一定会是彪悍的秦军的对手,可若是防守,则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兵力的优势。

    这并不是什么太高明的手段,说白了就是用实力去碾压。

    但这却是最为安全、可靠的办法,任谁也说不出什么问题的好办法。

    实际上,这样的计策并不是赵括的首创,想法,最喜欢使用这样的办法的,反而就是秦国。

    长平之战中,对付赵国和廉颇,秦国用的就是这个办法,用三年的时间把赵国耗穷、耗废,耗到赵国不得不启用更擅长进攻的年轻将领;

    而在历史上,王翦灭楚之时,面对项燕的数十万大军,用的还是这样的办法。

    拖着,不走也不打。

    拖到你粮草不济,拖到你军心涣散,拖到你不得不撤,再与羸弱不堪的你决一死战。

    而如今,赵括的这一计策,也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当然,这个计策看起来是美好的,但实际用起来,对于自身的损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非处于绝对的优势情况,否则这样的计策实施起来,极有可能是两败俱伤。

    只是,哪怕是两败俱伤,赵国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更何况,四国之力,哪怕是秦国之地大物博,哪怕诸国不会尽其全力,也足够秦国喝一壶的了。

    这也是最契合赵括“拖”字决的办法。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