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缅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缅 (第3/3页)
直四骑卫与西军两万骑兵四处救火。
在他的救火下,恒河与麓川的局势得到控制,捷报一封又一封的送往京城。
二月,恒河境内叛军一空。
四月,麓川境内叛军一空。
四月初九,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当莽泰因率领一万六千多残部从原始森林之中走出,他所面对的是以逸待劳的三万明军。
战斗至清晨打响,午时彻底结束,一万六千余名叛军被尽数击毙,莽泰因受伤被俘,四月三十日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凌迟处死。
至此,这一南一北的两场大叛乱彻底结束,史称“瀛洲倭乱”、“麓川暴动”。
八月初五,当朱和垠得知叛乱消息匆匆忙忙赶回大明,并抵达麓川西海港的时候,他深入麓川腹地,记录下了自己所看到的一景一物。
在他的日记中,相比较他出发时路过麓川所看到的繁荣,战后的麓川人口减少的厉害,许多村落都凭空消失,田地荒废。
曾经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金三角”也变得疲敝,麓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存活下来的百姓更是极度的恐惧和绝望。
在日记中,朱和垠写道:
“战争对当地的经济破坏很大,许多的田地都被荒废,人口遭遇屠戮。”
“一些百姓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他们的粮食和家产被掠夺,房屋被烧毁,机器被破坏。”
“尽管朝廷给当地的百姓每户发田百亩,但由于没有拖拉机,百姓们无法将已经抛荒半年的土地重新开垦恢复。”
“在朝廷没有发下新的机器下来,他们或许还将陷入长期的恐慌和绝望中。”
“朝廷应该尽快针对当地做出新的政策,加快当地的经济恢复,蠲免赋税来保证民间的治安……”
朱和垠在写完日记之后,他没有留在原地,而是返回了西海港,催促着舰队返回北直隶。
九月初二,伴随着汽笛声响起,他带着舰队回到了阔别一年有余的天津。
长途跋涉让他的身体劳累,但他没有休息,而是迅速返回了北京城,并在黄昏时分前往了乾清宫,对正在研究“天阁”的皇帝朱由校说出了麓川当地的情况。
得知麓川百姓的实情后,朱由校放下了他心爱的“天阁”设计图纸,临时召开廷议。
首先,蠲免麓川、恒河、瀛洲两年农业税,同时统计人口,为机器被破坏的百姓人家分发新的机器。
同时,地方衙门要将房屋被破坏百姓的房屋修缮工作放到《新五年计划》中。
为了防止贪污,朱由校派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成德巡视麓川、恒河两省,内阁阁臣颜胤绍加巡瀛洲行省。
这简单的几条政策经过内阁商议无误后下发,与之相关联的大部分官员也纷纷行动了起来。
同年七月初五,西班牙与奥斯曼签订《埃及条约》,宣布以德尔纳为界,德尔纳以西归西班牙,德尔纳以东归奥斯曼。
八月初二,额哲率领军队终于攻入了被他们包围近一年的波兰首都华沙,波兰王国灭亡。
在拿下华沙之后,额哲率领军队攻占波兰西陲的一些城市,并未参与瑞典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这样的举动让瑞典国王阿尔文十分气恼,却又毫无办法。
此刻的神圣罗马帝国和瑞典都无力干涉蒙古,额哲也心安理得的将哈拉和林迁移到了基辅。
不过,他的好日子没过太久,当缓过一口气来的奥斯曼将军队从埃及撤回本土后,占据了高加索山脉以北地区的蒙古立马成为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碍于大明和蒙古的宗藩关系,奥斯曼没有大举出兵,而是派遣少量军队去骚扰两国边疆的牧民。
这点小事没有被额哲放在眼里,此刻的他还在忙于消化波兰。
消化一个国家,这对于蒙古人来说可谓困难。
不过,那是之前的蒙古,而如今的蒙古自从成为大明藩属国后,他们每年都会将贵族的孩子派往大明学习。
这些孩子从小学学起,直到大学毕业才返回蒙古。
如今已经是蒙古国成为大明藩属国的第二十三年,在过去的这二十三年里,蒙古贵族们向大明输送了上万孩子。
尽管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不愿意返回蒙古,而是在大明生活、为官,但返回来的官员还是有四千人左右。
利用这四千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贵族子弟,额哲最少稳住了波兰的局面。
不过,想要彻底的消化波兰,仅凭这四千子弟还是不够的。
因此,他将百户及以上将领子嗣才能前往大明学习的规矩进一步下降,只要是参军的蒙古人,那他的孩子就能前往大明的泰西省学习。
这么一来,蒙古可以送往大明的适龄儿童数量提升到了七八万人。
他们被安排在八月前往大明学习,大概在二月初一开学的时候抵达泰西省的省会西州城。
不过,要送这么多孩子去学习,蒙古的财政支出会大大增加。
由于大明对藩属国百姓前往大明学习都是要收取学费的,因此之前蒙古贵族们才没有送太多人过去。
只是现在不同了,拿下了波兰的蒙古国将获得一大笔财政收入,供养七八万孩子去大明学习完全没有问题。
额哲唯一需要安排的,就是向大明皇帝献上一份丰厚的礼物。
因此,在时间来到八月的时候,与孩子们一起出发的,除了他们的行李外,还有三十多辆满载货物的马车。
马车里装着的,都是额哲在华沙搜刮的宝贝,其中包含的波兰王室过去几百年的珍藏……
番外篇还有几张结束,然后是四五章的后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