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十) 叔侄

    番外篇(十) 叔侄 (第3/3页)

齐王殿下说,大明已经休养了十几年,眼下百姓安康,国力强盛。”

    “因此,对莫卧儿可以进一步的压缩空间,同时准备移民。”

    “不过,具体的情况,还是需要万岁和千岁自己定夺,例如眼下百姓的迁移欲望如何?生活如何,内地人口稠密如何?”

    夏允彝说完,朱慈燃也微微颌首,随后示意夏允彝道:

    “齐国就按照齐王叔自己的想法来吧,至于齐王叔所说的这些,我会让都察院和锦衣卫去调查的。”

    朱慈燃这话的意思就是送客了,夏允彝没有不识抬举,而是很识大体的作揖离开。

    朱慈烺见状也想走,却被朱慈燃叫住:

    “烺哥儿你留下,有些事情你得知道。”

    朱慈烺停住了脚步,而夏允彝也只能去乾清宫门等待朱慈烺了。

    在夏允彝走后,朱慈燃这才对旁边的朱由校开口道:

    “爹,户部今年统计了一下,国朝十四亿亩耕地,人口两亿六千七百余万。”

    “这其中,东北四省人口为三千七百六十万,西北七省人口为一千九百三十五万,西南三省为两千八百万……”

    “海外三省两司人口为三千九百二十七万,而中原两京十三省的人口为一亿四千二百七十八万。”

    朱慈燃大体说了大明两京三十省两司的人口分布情况,不难看出,大明的人口依旧是以中原为主。

    “近一亿四千三百万百姓挤在两京十三省内,而两京十三省近年虽然增加了不少田亩,但耕地也不过九亿四千余万亩。”

    “以一人五亩来算,似乎还能撑二十几年,但二十几年后恐怕两京十三省的人口会突破到两亿。”

    朱慈燃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近年来由于中原少有灾情,因此许多人口都回流到了中原两京十三省。

    这样下去,根本用不了二十几年,只需要十几年,中原两京十三省的人口就会突破两亿。

    虽然大明也可以不断开发耕地,但耕地是有限的,不进行移民的话,恐怕等到朱和垠长大,大明的人口稠密问题就很大了。

    “十几年的太平安康,江南和各省有头脑的富农也渐渐成为了富商。”

    “这些富商与地方官员肯定是有关联的,因此儿臣的意见是……”

    “你放手去办便是,这种事情不用告诉我。”朱由校打断了朱慈燃的话。

    朱慈燃的意思很明显,无非就是借着反腐,然后抓捕天下与官员有不法勾结的富商,波及其三族、乃至九族,然后批量迁移。

    这样虽然短时间破坏了地方经济,但迁移过去其它地方的商人却可以在当地继续从事商业,而被迁移的地方经济,也会被新的商人所填满。

    朱慈燃敢于这么做,原因是眼下大明的商税,主要还是由皇店上缴。

    例如去年天启三十七年,大明商税二千六百七十万两,仅皇店就上缴了二千一百三十五万两。

    余下天下海内外行商不过上缴五百三十五万两。

    这固然有皇店垄断各行各业所致,但也说明了能交税的民营经济在大明占比是很小的。

    对于大明来说,迁移他们只是阵痛。

    “我听闻莫卧儿已经编练了六万燧发枪兵马,如果要收复恒河以北的所有土地,你以为要出兵几何?”

    朱由校不在意商贾的死活,他只在意要出多少兵马,花费多少银子。

    对此,朱慈燃也早有准备。

    “眼下莫卧儿有耕地四亿余亩,人口经历战乱和内乱而仅有六千余万,兵马不过三十万。”

    “儿臣询问过李定国,若是李定国挂帅出征,只需要调动西军二十营六万兵马,就可以将恒河以北的数千里疆土收复。”

    “所需时间不过半年,所花费银两预计不超过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夺取恒河以北的数千里疆土和数千万亩耕地,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划算的买卖。

    不过,大明想要的只有耕地,而上面居住的人口……

    “对于此地的南虏,你有何想法?”

    朱由校询问,朱慈燃不假思索的回答:“效仿当年齐王叔着洪承畴所做便是。”

    朱慈燃所说的,就是洪承畴把孟加拉府百姓驱赶到莫卧儿地界上,让他们因为粮食问题在莫卧儿内乱。

    这样可以削弱莫卧儿,还能强大大明,减少地方的民族问题。

    “既然你都想好了,那你去做便是。”

    朱由校知道了这买卖不会亏本后,便也不再担心了。

    只是朱慈燃闻言,却继续道:

    “事情倒是不用担心,但拿下恒河以北的剩余地方后,是否要将此地与孟加拉、底马撒两府合并设省?”

    “若是真的要设省,还得请父皇赐名。”

    “嗯……设省吧。”朱由校的心思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应了一声后稍微思考片刻便回答道:

    “设恒河省,节制恒河府、孟加拉府、底马撒府。”

    “是……”朱慈燃不再说话,而朱由校也将目光放到了朱慈烺身上:

    “烺哥儿这三年辛苦了,近些日子先不要着急去齐国,每日时常进宫来陪陪我,腊月再走也不迟。”

    朱由校的话让朱慈烺哭笑不得,只能无奈作揖:

    “侄儿……领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