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二)仓中鼠

    番外篇(二)仓中鼠 (第1/3页)

    世界并不会因为缺少谁而不旋转,哪怕再有影响力的人也是如此。

    齐王就藩的消息好似凌冽的北风,被京城以一份份告示宣告天下。

    对于大明朝的大部分百姓来说,他们并未感觉到齐王的离去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所有的影响都是在多年后才会呈现出来,齐王就藩一事也是如此。

    除了一群经历过张居正时期的百姓外,其它人都只是将齐王就藩当做茶余饭后,甚至在他离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民间就出现了许多攻劾他的声音。

    “齐王刻薄寡恩,只是仗着他是万岁弟弟,分走了万岁的功绩罢了。”

    “就是,他在的时候,年年天灾人祸,现在他一走,旱情就立马消退了,我看他就是个……灾星!”

    “我家以前那么多人,都是因为他舍不得发粮食,全部迁移到了那鸟不拉屎的旧港,一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还得是看万岁和太子殿下,看着吧,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世上从不缺乏愚夫,一群马后炮总在事后复盘时以朱由检时期大搞迁移的事情来攻击他,全盘否认他的功绩。

    尽管这样的声音总会引来大部分百姓的谩骂,但它们却总能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四下传播。

    官员们还没有适应齐王的离开,这群愚夫反而第一批适应了。

    不过即便再无法适应,时间也足够冲刷一切。

    光阴如梭,天启二十四年的正旦节如期到来。

    这是二十四年以来,朝臣们第一次面对没有齐王的大朝会。

    以往的大朝会,即便齐王外出征战,或者有事无法到来,但朝臣们始终如坐针毡。

    可是今日,齐王抵达齐国西京城的消息已经传来,双方间距数万里,一种轻松的感觉从百官们起床之时就开始弥漫,到了皇极门外,百官们更是掩不住笑容。

    这样的现象,直到皇极门打开,锦衣卫净鞭才宣告结束。

    鸿胪寺卿击钟,高唱入班,数百名文武大臣依次入殿,按部就班。

    他们身着朝服,以内阁为首,而内阁又以三王为首。

    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三人身着冕服,手持玉圭,眼观鼻、鼻观心。

    “唱——”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鸿胪寺卿的声音再度响起,百官纷纷作揖行礼。

    他们没有下跪稽首,因为朱由校在昨日宣布废除了这项礼仪,这也宣布着大明朝再也没有了下跪的规矩。

    在群臣的等待中,身着冕服的朱由校走出屏风,坐在了那把象征权力的椅子上。

    “平身!”

    伴随着他的声音响起,群臣纷纷直起了腰杆,同时也看到了他的情况。

    相比较两个月前,朱由校消瘦了不少。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他没有太多心情在大朝会上,因为真正的事情,他和内阁与三王在乾清宫就能决定。

    百官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作为阁老的洪承畴见状上前作揖:

    “臣内阁首辅洪承畴启奏陛下,今岁旱情消退,百姓赖安,六部与内阁商议,今岁的夏税和秋税可以收取了。”

    “嗯……爱卿拟个章程,交由司礼监即可。”

    朱由校很爽快的答应了收税一事,毕竟再不收农业税,大明朝的财政就要破产了。

    “臣领旨……”

    洪承畴早知道朱由校会同意,因此说完之后便退回了位置上。

    之后,百官久久不开口,鸿胪寺卿见状也击钟唱礼:“退……”

    “万岁……”

    在万岁声中,朱由校率先起身离开,百官也依次退场。

    没有了齐王,大朝会恢复了万历年间以庆贺为主的章程,所有事情都在内阁与皇帝、三王之间做出决定。

    正月十五,恢复征收农业税的消息就传遍了天下,对此的百姓们也早有准备,毕竟齐王时期就是旱情当年蠲免,旱情退去而征收田赋。

    这一年的大明朝总体来说政治平稳,官员们还没有从齐王时期的阴影里走出来。

    百姓们虽然已经从十七年天灾人祸里走了出来,但因为过去十七年的天灾人祸,每家每户都过得尤为节俭。

    至于皇帝朱由校,他则是常常召见齐王府三位郡王,赏赐地方献上的金银细软,宝石玉器。

    大明朝的总体事物依旧在东宫手中把持着,只不过朱慈燃每次处理完政务,都需要将奏疏交给司礼监,转交皇帝朱由校过目。

    大明朝的秩序并未在这一年发生变化,而齐国那边却是因为齐王的坐镇而举国欢庆。

    四月初六,齐国与唐国、吉国、淮国签订贸易条约,内容为:

    “齐国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每年经济支援三国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及在朝廷的认可下,对三国的的手工业进行扶持。”

    这份条约于天启二十五年正月初一生效,而它也在签订的当天被备份,同时送往了京城来由宗人府的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三人监督。

    六月十五日,该条约获得大明宗人府认可。

    七月十二日,齐王朱由检下令旨,着孙应元领兵九千对盘踞在株林府的食人部落进行围剿。

    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