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河中收复

    第六百三十三章 河中收复 (第2/3页)

“十四五亿石米麦,碾磨去壳,能吃的不过十一二亿石,而国朝百姓直接吃下的粮食便有六亿。”

    “剩下的粮食,不管再怎么操作,始终也是足够的,富裕的。”

    “国朝万历初年,大部分百姓能过的舒服也因为如此,日后也会如此。”

    “况且,只要有机器在,有化肥在,只要工业一直发展,温饱问题便不是问题。”

    “需要解决的,是在原本“不饿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东西,诸如肉食、绸缎之类的东西,而这些也是天灾未降临前,国朝百姓所追求的东西。”

    “上善若水,而百姓为水。”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大明朝不是我朱家一家的天下,尽管它曾经是,但它未来不能是。”

    “大明是天下百姓的大明,而我朱家,不过是大明这艘船的修船工罢了。”

    “百姓非议如舟船破洞漏水,解决问题,修补缺口即可。”

    朱由检说着自己的想法,对此朱由校皱了皱眉头:

    “可若是这水变得汹涌,不知所谓,一昧索取,又该如何。”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朱由检抿了一口茶,淡漠道:

    “若是真的劝不住,那便视情况而松紧,但原则问题不能退步。”

    “只要抓好教育,锤炼好统一的思想,伴随国朝百姓接受的教育提高,后继者依旧能听进去百姓的所需,那大明还可传百年。”

    “重要的无非就八个字……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说到这里,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苦涩:

    “你我兄弟并非神人,如何能预测百年之事?”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你我已经做了几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够了……”

    朱由检这话让朱由校忍不住点头颔首,但却又追问道:

    “弟弟觉得,国朝百姓若是想要达到顿顿有肉吃,年年有新衣,那我应该如何做?”

    “萧规曹随,哥哥只需要按部就班,坚持十年即可。”朱由校毅然决然的回答。

    “只需十年?”朱由校有些不敢相信,但朱由检却道:

    “十年之后,国朝耕地恐不下十八亿,而人口至多不过三亿。”

    “届时,百姓人均六亩耕地,亩产因化肥而产出一石四五斗,岁入八九石米麦。”

    “若是能达到这样的盛况,国朝百姓就足以衣食无忧,餐餐吃肉。”

    朱由检没有小看大明的潜力,在他看来,眼下大明虽然人口很多,但适合开垦的地方也很多。

    眼下的拖拉机虽然原始,但只要产量大,数量多,那也能让大明的农业发生质变。

    更何况大明接受基础教育的人太多,日后一旦有人稍微改善拖拉机,让其能达到二十世纪初的效率,大明都能利用庞大的工业产能来开垦出几十亿亩耕地。

    以大明眼下的疆域,哪怕没有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化肥普及后,养活十亿人是没有问题的。

    正因为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基础教育跟上了,朱由检才会担心思想解放后引起的皇权和民权冲突。

    皇权和民权肯定是能共存的,但具体操作起来很有难度,朱由检想动手自己操作也不可能,因为现在民权和民间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

    他赌不准这个时间点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他不可能在大明一直耗着,把自己留下的政治问题不断加重。

    尽早脱身并没有错,他即便去了齐国,也能写信给自家哥哥,帮其解决问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朱由校,笑了笑道:

    “哥哥不用太过忧虑,若是真的有急需改变的事情,我也会写信通知您的。”

    “别忘了,眼下有蒸汽轮船,送一个人从齐国来大明也不过一个月,更何况一封信呢?”

    “倒也是……”听到朱由检的话,朱由校也释怀开来了。

    “也对,自己还有弟弟,自己或许不能想出办法,但弟弟肯定可以。”

    “呜呜——”

    在朱由校想着的时候,火车的汽笛声响起了,这代表他们距离前面的站点已经不远。

    这让朱由检加紧了对其它正事的交代,而这其中便有他刚才放下的河中奏疏。

    听着汽笛声结束,他拿起奏疏对朱由校交代道:

    “哥哥,这河中之地虽然收复,但治理起来并非那么容易。”

    “且不提当地宗教影响极大,单单当地的环境和情况就足以令你重视。”

    “李定国和李自成拿下坎大哈只是时间问题,南虏的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而国朝和波斯也将直接接壤。”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对波斯人的宗教信仰问题无法做出妥协,而国朝又无余力继续拿下波斯,因此河中便已经是极限了。”

    “后续,国朝和波斯的边塞冲突会一直存在,哥哥得有足够的定力,不得轻易开启战端。”

    “河中之地比起中原两京十三省还要大,但等其平定之时,其境内人口恐怕连二十万都不一定有。”

    “因此,国朝必须准备修建一条通往河中南北的铁路来贯穿国朝东西两端。”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颔首,他询问道:

    “是顺着眼下的京西铁路向西修建,对否?”

    “对!”朱由检点了点头,陆文昭见状也递过来了一本地图。

    朱由检将其打开,展开铺在桌上后,出现的是大明的基础铁路地图。

    他将手放到了已经修建到轮台县(乌鲁木齐)的铁路上,一路滑动指向了怛罗斯城,然后先滑向了乌拉尔山脉的南部平原,又滑回怛罗斯,继而滑向了南部的坎大哈北部。

    “国朝需要在河中地区修建两条铁路,铁路从轮台一路向西,抵达怛罗斯后,一条向西北抵达河中行省的西海府,未来的西海城。”

    “一条从怛罗斯向南,抵达眼下的坎大哈,日后国朝的碛西城。”

    朱由检说出路线,让朱由校观摩后,自己让开继续说道:

    “这两条铁路,工期分别为十三年,十五年。”

    “按照现在的情况,预计在天启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宣告完工。”

    “届时,国朝就可以毫无压力的迁移百姓了。”

    “不过在此之前,河中还是得以军管的方式运行,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虽然存在,但尽量不得干涉都督府的运行方式。”

    朱由检这么说,也是他对河中地区难以脱离大明的自信。

    步枪的命脉在子弹身上,而现在整个世界,能生产步枪子弹的只有顺天和应天两大兵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