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河中收复

    第六百三十三章 河中收复 (第1/3页)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天启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伴随着希瓦城外的喝彩声响起,希瓦城最终被攻陷。

    至此,立国一百三十年的希瓦汗国宣告覆灭,李定国也当即下令驱逐希瓦城西南的土库曼人,同时围剿境内不投降的希瓦人。

    九月初一,河中地区被设河中行省,并在其中设五府。

    乌拉尔河以东,咸海以西,乌拉尔山脉以南,波斯以北为西海府。

    未收复的坎大哈地区为西碛府,费尔干纳河谷为河中府,布哈拉等地为西沙府,剩下的地区为濛池府。

    河中五府,虽然面积广袤,但由于土库曼、希瓦、布哈拉、哈萨克等游牧民族的无节制放牧,加上小冰河时期降水减少,戈壁沙漠化严重,因此能生活的地方并不多。

    适合生存的地方,也不过寥寥二十余城,而眼下河中五府的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人。

    其中,这五十万人还有生活在坎大哈地区的二十几万莫卧儿人,以及二十几万流窜的土库曼、希瓦人。

    这些人口都在南逃波斯或莫卧儿地区,河中之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情况,变得人口空虚。

    在铁路未修抵此地的情况下,恐怕五府是名存实亡,河中五府只能沦为河中军镇。

    对此,于九月十五才得到消息的朱由检也是仔细研究了一下河中的情况。

    “呜呜——”

    火车的汽笛声代表了朱由检他们还在旅途中,而眼下的他们,确实是刚从昆明府走出。

    坐在火车上,朱由检在看河中的军报,朱由校则是在绘声绘色的说着昆明百姓的生活。

    “这云南的百姓不过三百零六万,耕地却有一千八百余万亩,也难怪日子能这么好过。”

    朱由校看着火车外那一片片的果田、花海,不由笑道:

    “若是火车速度再快一点,恐怕云南会是国朝的“花园”,你说是不是?弟弟。”

    朱由校高兴的回头看向朱由检,见他还拿着手中的河中军报,不由埋怨道:

    “弟弟这次在昆明都没有陪我逛逛,只派了文昭陪我,着实无趣。”

    “嗯?”听得朱由校这么说,朱由检疑惑抬头,看着满脸埋怨的朱由校不禁问道:

    “可我听说,哥哥逛的很是高兴,乐不思蜀啊……”

    “那不过是掩饰弟弟不在的难过罢了。”朱由校嘴硬开口,惹得朱由检哭笑不得:

    “如此说来,确实是我的不是了。”

    “虽不能这么说,但弟弟自己都开口如此,那便只能如此了。”

    朱由校也笑着打趣,兄弟二人四目相对,瞧见各自表情,纷纷哈哈大笑。

    只是,笑完之后,朱由校还是说起了正事:

    “眼下,我们也走访了山、陕、甘、川、云五省……”

    “走过这五省,我方知百姓不易。”

    “这五省加上我走过的两京,河南,其富裕之地的农民也不过每户岁入二十五六两。”

    “那些山陕贫苦之地的农民,岁入更是只有十二三两银子。”

    “江南、西北、西南,这些地方平均每户七八口人,二十五六两供七八口人人用尚且捉襟见肘,何况十二三两呢?”

    “我听山陕农户说,干旱最甚时,每户岁入甚至不过五六两。”

    “唉……这天灾着实害人不浅啊。”

    朱由校叹息了起来,却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天灾实在太无情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路走来的情况,能让朱由校这种重驭民之术的皇帝都感叹百姓疾苦,也不枉朱由检走一遭。

    “弟弟,你说驭民之术真的已经不适用了吗?”

    朱由校忽的发问,但面对这个问题,朱由检却果断摇头:

    “驭民之术并非没用了,只是它需要改变了。”

    “以往的驭民之术在于愚民、疲民,让百姓愚昧且疲于奔命。”

    “日后的驭民之术,应该是让百姓服从正常的规矩,给予百姓小民尊严,而不是顽固的当成愚民。”

    “古往今来,皇帝皆将百姓视为奴仆,更有甚者视百姓为牲畜。”

    “如此对待,百姓富裕能吃饱时尚且无事,但百姓一旦遭遇困难,朝廷还依旧不加体恤,那就怪不得百姓起义了,王朝自然将被百姓推翻。”

    “国朝曾经也是如此,这是千古未变过的。”

    “然而自蒸汽机出现以来,国朝面对的将是千古未有之大变革,若是还不生变,那国朝只会遭遇报复。”

    “文武百官尚且能承受这报复,但坐在位置上的那人便不一定了。”

    “臣弟分封诸藩于海外,为的就是保护哥哥这一脉的未来子孙。”

    “有诸藩在,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后继者始终不可能做的太过分,因此哥哥这一脉和海外诸藩的诸脉子孙都能保住性命。”

    “命保住了,那便要说道说道如何维持国朝统治了。”

    “臣弟早说过,时代变了,国朝对百姓的态度也得改变,对百姓的需求也得认知道才行。”

    朱由检给朱由校亲手泡了一壶茶,缓缓开口道:

    “以往的盛世,只要百姓能吃口饱饭便是盛世,哪怕只吃番薯和番薯藤,只要能吃饱,能活命,便是盛世。”

    “然而,眼下时过境迁,千古不同。”

    “三皇五帝时期还在刀耕火种,眼下却已经用上了机器。”

    “国朝遭遇十五年天灾人祸,眼下可耕种的七亿余亩土地里,有两亿亩便是花生、番薯、马铃薯、玉麦等物……”

    朱由检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茶:

    “这些个东西好吃吗?不见得……吃它们只是为了活命罢了。”

    “等旱情过去,百姓都会想着吃米麦,吃精粮,这是人向往的,自然不可阻拦。”

    “可是……”朱由检刚刚停顿抿茶,朱由校就皱眉道:

    “如果用上化肥,番薯可亩产七八石,土豆可亩产三四石,玉麦也能亩产两石。”

    “这一亩番薯,能抵得过四五亩稻子,五六亩麦子。”

    “百姓停种了这些,转而吃米麦,那国朝的土地就只够他们吃米麦了,一些诸如肉、桑杂类的价格便会上涨……”

    “不能一笔概括……”朱由检摇头打断:

    “诚如哥哥所说,国朝十亿七千余万亩耕地,亩产大多一石,只有江南、湖广、四川等地能亩产二三石。”

    “如此算下来,这十亿七千余万亩耕地,除去种植瓜果蔬菜的田亩,岁产也不过十四五亿石米麦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