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子不类父

    第五百八十九章 子不类父 (第2/3页)

拖拉机过去,眼下的拖拉机数量确实不够用。

    “向西域运送拖拉机的事情可以打住了,先消化那三万六千台再讨论以后吧。”

    “眼下国朝的拖拉机年产是五万台对吧?”朱由检询问王承恩,王承恩也微微颌首表示没错。

    “既然如此,齐国的两万台继续运输,剩下三万台,平分给麓川、交趾、东海、单于、南州、漠东六省吧。”

    大明的拖拉机科技含量并不算高,说白了就和一个拉拽机器一样,开垦的速度也一直提升不起来。

    拖拉机还是得必须使用内燃机,才能在农业上充分发挥其能力。

    只是眼下军备院对内燃机的研究迟迟无法推进,朱由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无可奈何。

    “明年就是第三批工业区全部投产的一年了,第四批工业区也要做好准备了,可以开始选择厂址了。”

    朱由检交代着王承恩,按照三年一批工业区的速度,他希望能在自己走前,完成大明第四批工业区,同时开启第五批。

    “殿下,现在工业区的规模是越来越大,这用度也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了。”

    王承恩向朱由检反应了工业区规模的问题:“蒸汽机暂且不提,眼下自行车年产数量已经达到三十万辆,东西卖出的速度已经不行了。”

    “因此奴婢想问殿下,要不要停一停自行车厂的建设?”

    “停就不用停了。”朱由检摇头回道:“设备照常生产,按照价格售卖给齐国。”

    “大明的自行车充裕了,但齐国还不行。”

    “奴婢领命……”听朱由检这么说,王承恩作揖应下,随后主仆二人又继续处理起了其它事宜。

    过了些日子,毕自严和朱燮元的事情也并未发酵,甚至没有太多人察觉。

    便是身处东宫的朱慈燃都不知道这件事,每日只是带着自己的东宫班子处理大明各地大小事宜。

    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洪承畴并没有在天启十九年返回京城,而是上疏表示自己多年没有回家后,乘船前往了福建南安。

    朱由检倒没有催促他,他知道洪承畴还在观望。

    既然他想观望,那就让他观望便是,等他安下心来,也就能更好的担任首辅之位了。

    不过同时,西域的事情也随着林丹汗西迁与布哈拉、哈萨克两大汗国争抢牧场而宣布告终。

    看样子林丹汗是铁了心要逃跑,不准备与明军交手,这倒与他在历史上面对黄台吉的性格很符合。

    “既然西域的事情已经定下了,那么也可以论功行赏了。”

    东宫之中,朱慈燃坐在椅子上揉了揉自己的手腕和发僵的肌肉,面对孙承宗带来的内阁队伍侃侃而谈。

    作为内阁首辅的孙承宗闻言也在椅子上作揖道:

    “此战我军并未与北虏交手,不过既然收复丢失近八百年的西域也是大功一件。”

    “依老臣之见,主帅满桂可封爵,其余各路兵马主帅可授柱国,大小将领也可授五品以上散阶,士卒可加发俸禄一年。”

    孙承宗的话令人挑不出毛病,虽说这一战没有太多斩首,只是清剿了许多马匪土寇,击毙了一些蒙古游骑,但收复西域好歹也是功劳。

    将领封爵,其余人授散阶,而没有太多赏银的士卒则是加发俸禄一年,从上到下各有赏赐。

    不过,朱慈燃却在他说完后补充道:

    “满桂授爵是应该的,我准备授其为宣化侯,另外上直的孙守法、曹勐,中路的曹变蛟,这三人都是可以授爵的,散阶他们已经有了。”

    “授孙守法昌平伯,曹勐河间伯,曹变蛟朔方伯如何?”

    “另外,此战之中,我看朱辅炬、李定国皆有功,并且他们一人驻守轮台,一人驻守碎叶,都是中转边塞重城,仅授散阶略有不妥。”

    “擢升李定国为碎叶府总兵,朱辅炬为庭州府总兵如何?”

    朱慈燃说着自己的想法,其中他与李定国的关系早已人尽皆知。

    太子用自己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妥,更何况李定国还等同于齐王的养子,这一战表现中规中矩,担任总兵还是有能力了。

    就是……年轻了些。

    “老臣认为妥当……”孙承宗考虑了片刻后便应下了朱慈燃的想法。

    如此以来,西征第一战边册封了四个爵位,一个侯爵,三个伯爵,并且擢升两个总兵。

    另外,参与西征的近四万两千人都得到了加俸一年的赏银。

    八十多万两的饷银拨发圣旨很快被下发,但做完这些后,朱慈燃又说道:

    “各省的《黄册》、《鱼鳞图册》我都已经看过,眼下江南之地人口稠密,急需迁移。”

    “江北之地去岁以来遭受旱情,如今已经两年有余,而百姓不愿远离故土,内阁有没有办法?”

    朱慈燃把话题引到了江南的人口问题上,这让内阁一帮阁臣有些语塞,便是孙传庭都忍不住皱眉。

    江南的问题可以说是从上到下。

    上面的官员不愿百姓迁移,中层的士绅豪强更不想让他们走,至于底层的百姓宁愿在江南做力夫,也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做自耕农。

    对于习惯力夫活计的百姓来说,让他们去种地可真是难为他们了。

    至于真正种地的佃户,要么就是怕遭受欺骗,要么就是有把柄在地主手上。

    “三省耕地不过一亿七千万亩,却拥民七千余万,每每一省遭遇旱情,三省粮价尽数飞涨。”

    “洪武、永乐五十七年时间,移江南人口填充西南各省。”

    “我南巡西南的时候,见过不少祖上是南京柳树湾高石坎迁移而来的百姓。”

    “既然当初都可以迁移,眼下为何不行?”

    朱慈燃明知问题在哪却还要执拗询问,显然他是对江南三省官员的移民能力十分不满。

    在他看来,这些官员根本就没有宣传,不然就算江南再怎么富硕繁华,但旱灾一来,自耕农都应该哀嚎遍地,积极迁移才对。

    眼下旱情爆发两年,在有火车、轮船的情况下,江南三省过去三年才迁移了不到一百万人口。

    按照这速度,恐怕到朱慈燃死的那年,江南都还会占据大明诸省人口前三的宝座。

    “传旨,南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