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风吹到西州

    第五百八十三章 风吹到西州 (第2/3页)

埋头走了不久,紧接着天际线便出现了一座座连起来的雪山。

    由于风沙已经过去,因此头顶的天空变得湛蓝。

    那湛蓝天上飘着低低的白云,戈壁滩上留下忽明忽暗的阴影,洁白的雪山在远处清晰可见,这一幕让朱辅炬差点以为自己回到了河西。

    不过如果仔细分辨,那西域的雪山则是显得更为遥远。

    “这些雪山看着很近,但实际上非常远,把快马跑死了都到不了。”

    马顺国解释着西域的情况,这样的现象他们无法解释,但他们知道这美丽的雪景充满了危险。

    带着朱辅炬他们,马顺国尽量选了一些比较好走的道路。

    不过即便如此,一天下来,还是有不少马车被弄坏了车轮,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

    等黑夜降临,由于他们早上遭受风沙而没有赶路,今日他们只走了不到七十里。

    对他们这些一人三马的骑兵来说,这个速度堪比蜗牛攀爬。

    在入夜前,他们及时搭建帐篷休息,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当天色灰蒙蒙时,他们再度收拾行装出发。

    还是熟悉的戈壁滩,还是熟悉的远方雪景。

    如此他们走了三个时辰,直到越过一条已经干枯的红柳水沟后,他们总算开始见到零星点点的绿色。

    原本已经让人看到有些疲劳的戈壁滩开始逐渐多出绿色,在这天山皑皑的白雪融化,向山下流去同时汇成碧绿河流,最后越汇越多,视野里也开始渐渐出现绿绒般的草地时,远方的草原上开始出现吐鲁番汗国的骑兵。

    “请问是不是大明的使者?!”

    来人用略带口音的蒙古语开口询问,马顺国闻言也答了一声“是”。

    闻言的蒙古人骑马走进,他在马上抱胸对朱辅炬行礼:

    “百户特木尔,受大汗之命,请大明使臣在哈密城外扎营!”

    马顺国成为了翻译,朱辅炬闻言也在思虑过后应下。

    除非阿卜论带万余骑兵围攻他,不然以他们一人三马,即便打不过,也能成功跑进戈壁滩。

    哪怕抛弃挽马车,但凭借身上的水囊,撑个两三天不是问题。

    两三天后,满桂他们也就该带大军前来了。

    因此,朱辅炬在短暂休整过后,便带着五百余名骑兵跟随特木尔前往哈密城池。

    在黄昏时分,他们抵达了哈密城下。

    眺望着那隐藏在晚阳下的哈密城,朱辅炬不知道千百年前汉唐时期的哈密是个什么样子的,但他这一路走来,不管看到的是牧民还是农民,他们要不就是高鼻深目的回回长相,要么就是蒙古人常见的长相。

    只是,不管他们的长相如何,他们都是男戴帽子,女戴头纱。

    特木尔给朱辅炬解释了一下哈密的情况,总的来说,为了表达诚意,阿卜论只在哈密留了一千兵马。

    阿卜论从林丹汗那边听说过明军“连发火枪”的威力,因此他认为这点兵马对明军没有威胁。

    他给朱辅炬他们扎营的地方是一块草原,对此朱辅炬也比较满意,心里对阿卜论想要归顺的事情,又相信了几分。

    简单交代过后,特木尔策马离去,而朱辅炬则是在士卒们扎营的同时眺望远方的哈密城。

    在阳光的照射下,这座明显清真风格的城池没了一点明初时期所记载的哈密模样。

    哈密的历史十分漫长,从西汉神爵二年开始,到天启十九年结束。

    这近一千七百年里,它有近九百年属于汉人的掌握中,其中有一百二十年被明朝所掌握。

    永乐四年三月,在朱棣的圣旨下,大明正式设立了哈密卫。

    这让哈密卫与洪武时先后建立的其他嘉峪关外阿端、安定、赤斤蒙古、曲先、罕东等六卫形势相连。

    之后,朱棣又任哈密卫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等官,又从内地调汉人周安为哈密长史、刘行为纪善辅导,左理忠顺王脱脱。

    哈密卫是明廷经略河西走廊,对抗残元势力,平衡蒙古系诸部族的桥头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正如朱辅炬从书上看到的一样,哈密卫的存在,首先加强了明朝和西域的联系,其次,成为了明朝西部边境的屏障。

    最后,它也起到了屏蔽北边蒙古和西番联合的目的。

    它的设立和废除,与明廷同蒙古诸部的争夺有着密切的关系。

    永乐四年是大明第一次派遣汉人官员掌握哈密,但在成化八年,哈密城被吐鲁番攻破,此为一立一失。

    到成化十八年,明军联合赤斤、罕东等卫兵八千六百余人攻入哈密,哈密收复。

    但到了弘治元年,吐鲁番又一次占据了哈密,此为二立二失。

    之后,大明通过一系列手段,迫使其放弃哈密,并在弘治四年收复哈密。

    不过仅仅两年后的弘治六年,吐鲁番汗国再度入侵,再度攻陷哈密,此为三立三失。

    这件事情发生过后,朱佑樘对此事极为愤慨,于是大明封闭嘉峪关,扣留吐鲁番使者,并在弘治八年,明廷派巡抚许进、大将刘宁率兵夜袭哈密,吐鲁番将领牙兰逃去,大明再度收复哈密。

    到了正德八年,哈密再度丢失,并且吐鲁番首领满速儿带兵进犯肃州,被兵备副使陈九畴击败,并逮捕了通敌者写亦虎仙等人。

    在嘉靖继位后,杨廷和列举了写亦虎仙的罪状,将其处斩,而仅仅两年之后,吐鲁番为写亦虎仙报复明廷,再攻肃州。

    在满速儿的压力下,明廷围绕着哈密问题再次发生争论,而张璁、桂萼趁机排除异己,他们将未能收复哈密的责任推卸在了诛杀写亦虎仙的杨廷和身上,兴起了“封疆之狱”,大量主张收复哈密的干臣被贬。

    最后嘉靖皇帝听取了兵部尚书胡世宁的建议,决定放弃哈密,不再收复。

    这就是哈密四立四失的全过程,大明在设立哈密卫后的一百二十年里,反反复复的丢失哈密并收复,但最后却由于大礼议的爆发而在这场争夺战中失利。

    在出发嘉峪关后,抵达哈密城前,朱辅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收复西域。

    因为他看到的只有荒凉的戈壁滩和千里无人烟的景象。

    但在抵达哈密后,并且听到马顺国所说的天山南北疆情况后,朱辅炬改观了。

    整个西域,几乎是绿洲连着绿洲,草原连着草原的。

    或许有一些戈壁滩,但他们都是断断续续的。

    只要修建了铁路,大明在西域的统治便会稳固,而西域当地的优良铁矿也会被大明所用,河西也将成为内地,不再受战争之苦。

    朱辅炬将自己的感受记载在了军报中,并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感受了一下西域的风土人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