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担子渐重

    第五百四十章 担子渐重 (第2/3页)

是主要讲了朱由检批复铁路建设,准备北方和南方再度兴修连接黄河各高官江各省的铁路,以及在两广大修水渠,在江南平抑粮价的事情。

    相比较前面四版,第五版的经济内容就很多了,因为它是单独刊印在报纸背面的独一版,内容量是之前四版的总和。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是因为这里和前面四版不同。

    前面四版,主要说了大明的大事,这些内容不容改变,但第五版的经济一栏则是各省视情况可以二次刊印的空白区域。

    各省衙门和皇店、工厂可以刊印自己的募工信息,甚至各家店铺也能交钱来刊印募工信息,但这其中不管是皇店还是衙门,亦或者是民间店铺,它们需要注明工作时间和工钱具体发放事宜,以及工钱价格。

    如果有人应募,那就前往地方的报社,报社门口会有专门接待的官员。

    官员会监督农民和雇主签订一份契纸,把印在报纸上的各种条件都写上去,随后签字画押。

    这份契纸也是有时限的,比如农民只想在农闲做工,而雇主也只是短期用工,那就需要注明工作时间和时长。

    如“六月至九月、卯出酉归,工钱十日一发,每日十文”,这就代表在这四个月里,只要农民不违反前两者的雇主规定,雇主就需要按照后两者来结算工钱。

    从六月初一起,农民就是他的工人,但到十月初一,农民则是可以选择续约或者不续约,这个过程,雇主是不能强求的。

    如果雇主说农民做的不行而拖欠工钱,农民可以选择本地击鼓和异地击鼓,本地和异地的县衙都需要出动衙役调查桉件,依《大明律》审判结果。

    这些结果都要送往齐王府,供省治都察院官员和大理寺官员的御史阅览。

    如果雇主是恶意诬陷,那经过省治所都察院官员和大理寺官员的调查,他将会被判处抄家流放。

    如果是农民确实做的不行,那雇主在经过省治所都察院官员和大理寺官员的调查后,也应当付给农民工三到七成的工钱。

    如果有人诈骗雇主,那该农民与其家卷也将被判处抄家流放。

    总结下来,只要哪一方存在欺骗行为,抄家流放就是最低处罚。

    在刑部燕山派的官员看来,只有犯罪成本足够高,才能杜绝大部分的犯罪,他们比朱由检还要激进。

    不过对于他们增添的律法,朱由检却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对于朱由检来说,他不可能因为小部分的误判而让出大部分空间来让地方官员、商贾操作。

    也因此,在他的默许下,《大明报》开始从北直隶向外辐射,而对于《大明报》的价格问题,朱由检也在一直把关。

    制纸行业发展到晚明,纸张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基本十五文钱就能买十张纸,尤其是当机械进入报纸行业后,纸张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十文钱就能买二十张纸。

    因此礼部许多官员虽然想要阻拦报纸的推广,但在报纸的价格上,他也没有办法把价格定得太贵,而是根据报纸的价格和成本,以每份报纸四文钱的价格进行出售。

    尽管这样的价格对于百姓而言,有些贵,但好在一份报纸可以带走多人阅览,因此在北直隶报纸售出的第一天就得到了三千六百多份的好成绩。

    有了这样的好成绩,朱由检也开始下令将《大明报》的发刊范围扩大,让各省争先效彷。

    得益于大明发达的业和印刷业,八月下旬,《大明报》就已经在两广等地出现,而位于广东省琼州府的崖州县内,一条梭黑的手臂也递过了铜钱,到手了一份《大明报》。

    拿着报纸,梭黑手臂的主人坐上了一辆四周人都在行注目礼的怪异自行车。

    四个轮子、四个脚踏,四个人,还能装载一定货物……

    在整个大明朝,能有这样配置的,也就只有作为太子的朱慈燃了。

    历经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夏日的暴晒,此刻的朱慈燃梭黑的让人不敢相认,若是突然把他丢到朱由校面前,恐怕朱由校会大叫:“有刺客!”

    不过,皮肤虽然黑了,但朱慈燃的心情确实越来越好了。

    和在云南时,还能感受到朝廷政策的残酷所不同,当朱慈燃进入两广地界后,由于两广的耕地充足,导致当地几乎没有强制迁移的情况。

    所有的百姓人均十一二亩耕地,人人安居乐业,他们的生活比起四川、云南的百姓显得更好,因为除了猪牛羊肉外,他们的选择里还包括了便宜的海鲜。

    “这鲍鱼这么大,放在京城得十文一斤,在这琼州居然只要一文,朱公子,我们今天得多吃点才行!”

    比朱慈燃还要梭黑的刘顺提着一筐鲍鱼和一筐水果,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走向车子。

    只是当他走近时,却发现朱慈燃居然没有坐在前排,而是罕见的坐在了后排,并且手里拿着一份灰白的大纸。

    毕竟是锦衣卫,消息灵通,刘顺早就知道了朝廷在准备报纸的事情,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报纸的实体,因此不由问道:

    “这就是《大明报》吧,上面写了什么?”

    刘顺跟着朱慈燃坐在了后排,而两个梭黑而消瘦的锦衣卫则是对视一眼,无奈的上了前排的两个位置。

    “骑慢点。”

    朱慈燃看着报纸,招呼了一声后,自己也跟着踩踏了起来。

    刘顺把水果放在了两人中间,跟着踩踏起了车子,至于前面的锦衣卫则是不用多说。

    四人一车的场景再现,他们从崖州县城外的集镇,沿着海岸线向着东边骑去。

    近七个月的骑行,让朱慈燃和刘顺已经适应了骑行的乐趣和辛苦,当然和他们一样适应的,还有远远跟在他们身后,那一群干瘦、梭黑的锦衣卫与太监。

    朱慈燃看着手中的《大明报》,对于他来说,这和《邸报》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直白的白话文讲解了朝廷的政策,并且通篇用了大量的简体字。

    对于正面四大板块的政策,朱慈燃没有细看,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