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宗藩局势

    第五百三十三章 宗藩局势 (第2/3页)

明朝已经民不聊生了。”

    靠在椅子上,朱由检提起了一抹笑意,坐在殿内一起处理政务的陆文昭、曹化淳、王承恩三人则是早就看了游记内容,因此都带着笑意,作揖回应朱由检。

    “好消息还是多的。”

    朱由检放游记放在了旁边,带着笑意,将一本奏疏拿了起来。

    这是户部的奏疏,而上面记载的则是各地秋收之后的岁入结果。

    截止天启十五年九月三十,大明商税岁入四千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余两,田赋粮九千八百七十九万六千余石,天下百姓一亿六千七百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三十七人。

    根据各省的情况,算上蠲免未缴纳赋税的各地,大明今年的总产粮约在十一亿三千七百余万石。

    平均算下来,每个百姓应该有口粮七石,约一千一百斤不到,折合下来,每个百姓每天应该都能有三斤口粮。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由于南粮北调,大明需要出银七千万两来购买粮食北运。

    七千万两粮食,一边平价从中南、西南市场购买,一边低价在北方、江南卖出,储存。

    “按照入秋以来的粮价,皇店眼下有多少流动银,能买多少粮食转运江南和北方?能完成两亿三千万石的运粮任务吗?”

    朱由检放下奏疏,询问着曹化淳,而曹化淳闻言也作揖道:

    “皇店的书吏们算过了,流动银大约有六千万两,朝廷只需要出一千万两,凑足七千万两,就能购得两亿石米麦。”

    “加上田赋的九千八百多万石,折去路上的火耗,差不多能在两千三百万石左右。”

    “下面的皇店已经开始收粮了,在开春前会先运抵五千万石给山西、陕西、河西、河南、江西、浙江六省。”

    “后续的一亿八千万石会在明年入秋前分批运抵六省,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眼下税银不够支付官员将士们的俸禄和军饷,以及拿不出不足者一千万两米麦银。”

    “今岁军队和百官、兵马司、衙役、教习的合计俸禄是六千八百三十万余两。”

    “眼下,金融司新到海外金银铜锭约四百六十万两,金融司存银一千六百余万两,这些加上税银,只有不到六千三百万两,尚有一千五百三十万两的积欠。”

    曹化淳面露难色的说着,但朱由检却沉吟了片刻,许久后开口道:

    “两亿三千万石米麦,运到北方后,需要按照多少售出,才能收支平衡?”

    这个问题让曹化淳敲了敲算盘,他先计算了成本说道:“南方两千万石米麦的成本是七千万两,田赋粮如果就地售出能获利四千四百六十余万两。”

    “加上运费,支出约一亿一千七百万两左右,火耗过后,运抵地方的两亿三千万石米麦,价格最少得按照每石五百一十文售出。”

    “只是殿下,这个价格肯定会让民间粮商不愿意再购粮售往灾区,况且朝廷也需要用银子。”

    “因此奴婢提议,按照灾区现有米价的八成售出粮食。”

    “这么一来,国朝能获利两千八百余万两银子,补足各衙门的积欠后,还剩二千三百余万两。”

    曹化淳给朱由检算了一笔账,尤其提醒了粮食不能贱卖。

    说到底朝廷的米价是“平抑”,而不是“贱卖”。

    按照收支平衡来说,他们可以把每石米按照五百一十文的价格售出,但这么一来,民间许多粮食商人就要面临破产了。

    他们可没有皇店那么强大的收粮渠道,他们的成本价也比皇店的要高,因此按照灾区市价八成贩卖粮食,商人可以小赚一笔,百姓也能吃到粮食。

    一旦后续朝廷没有能力运粮,民间商人没有亏本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自发运粮前往灾区贩卖。

    因此,大明朝的粮食不管成本多少,只能按照当地粮价的八成贩卖。

    例如眼下山西米价八百文每石,皇店就只能降到六百四十文每石。

    再继续降下去,那就会让众多粮商破产了。

    这个道理,朱由检也是知道的,甚至他也知道,最能及时止损的办法,实际上是把山西百姓迁移到四百万以下,甚至可以低到山西耕地十分之一的人口。

    只是他能这么想,却不能这么做。

    强制移民和主动移民是两个概念,主动移民的人很少会跑,但强制移民的人大多数都会跑,除非朝廷能拿得出实质性的福利。

    例如像麓川、旧港一样,百姓过去就发熟田二十亩。

    如果不能这么做,那即便朱由检把生田的数量提高到百亩一人也不会有多少百姓敢去,只有饿到急红了眼主动迁移的人会去。

    强制移民的结果是什么,看看明初洪武、建文、永乐移民就明白了。

    近半个世纪的移民,结果留下的人只有不到移民的二分之一,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更何况,现在朱由检根本拿不出太多的粮食来强制移民。

    “按照你的意思办吧,另外百官武将的俸禄,全部发到存折上去。”

    朱由检准备用存折来延缓时间,尽管他可以动用银行之中的存银,但非到万不得已,他不会那么做。

    “眼下银行的存折发了多少份,存银有多少?”

    朱由检对曹化淳询问,曹化淳却看向了王承恩,王承恩则是翻了翻文册,过了片刻作揖道:

    “国朝下发存折七百七十六万九千余本,户籍本三千二百一十九万余本,银行内存银七千九百三十七万六千余两。”

    银行的存银不多,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哪怕银行已经运行好几年了,但说到底需要异地用银子的,大部分都是商贾。

    至于士绅和百官,他们才不会将银子全部存到银行里,不然哪天被抄家就真的完蛋了。

    最后的百姓,由于没有出远门的需求,加上大明银行没有存款利息,因此他们更不可能存款,或者说眼下的局势,百姓手里也没有太多银子。

    不过不管怎么管所,按照银行的银两规模,只要不发生大量的挤兑,大明完全可以调动其中十分之一的银子来使用,来年再补上。

    如果火车通了各地,那这个标准还能增加,不过那已经是之后的事情了。

    “眼下诸藩的情况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