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河西轶闻

    第五百二十九章 河西轶闻 (第2/3页)

府四十多万百姓里,有近两万人在从事矿产开采的工作,有近万人从事炼钢的工作。

    四十多万百姓,说白了就是八九万户,而这从事钢铁工作的三万男人便是三万个家庭的顶梁柱。

    因此,一个矿区的相关工业岗位,就基本解决了肃州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在以前,一个矿区能动用三万人,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是随着工业蒸汽机的不断投入,以及火药产量的不断增加,还有大明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个镜铁山矿区,足以动用三万矿工。

    朱慈燃走访过,这些矿工的工钱是每日二十文。

    在河西这种平均每日工钱不过十文,每斤米不过四文,一斤羊肉不过十五文的地方来说,每日二十文的工钱,已经能让一个五口之家吃饱饭了。

    与物价对比,看似不多的工钱,却在结合了这些工人曾经都是移民的背景下而显得十分充裕。

    因为是移民,因此他们不止有工作,还有移民过来那三年间所开垦的土地。

    肃州四十余万人口,有近三十万人是从天启七年开始不断迁移而来。

    第一次北伐结束后,朱由检曾经来过肃州,当时这里的十万百姓只有四十几万亩耕地,并且十万百姓之中,大半都是清真化的蒙古人。

    可是到了天启十五年,当朱慈燃来到肃州时,肃州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三百二十余万亩。

    这里的百姓,在官府被皇店、军队监督的情况下,得到了大致比较公平的待遇,官府答应的耕牛、挽马和移民粮都足数发放。

    也因此,他们才能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开垦出三百多万亩耕地,并且都是依靠祁连山河流的水浇田。

    肃州的百姓,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二三十亩田地,人口多些的,甚至能达到五十几亩。

    尽管肃州的亩产只有八斗米,但是在这么多田亩的情况下,肃州百姓的生活比起眼下大部分北方地区的百姓要好太多。

    “你去忙你的去,我自己逛逛。”

    下了城头,朱慈燃对参将摆了摆手,示意他别跟着后,便带着刘顺在嘉峪关城内闲逛了起来。

    走在具有西北风情的街道上,他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穿着汉服的西域人、蒙古人和阿拉伯人。

    当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近些年才从乌斯藏迁移下来的吐蕃人。

    这些吐蕃人被迁移到河西之后,河西布政司并没有要求他们穿汉服。

    只是四十万曾经的吐蕃奴隶一下子成了“人”,一时间让他们都有些不太适应。

    为了避免生活遭受影响,或者因为不听话而被“责罚”,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河西“以工代赈”的工程中赚取了工钱后,给自己一家人换了一身汉服。

    从他们迁移到河西已经快一年了,许多吐蕃人都能说上两句汉话,尤其是去矿区做工的吐蕃人。

    之所以朱慈燃能区别出他们,是因为他们迥异于河西人的肤色。

    高原的肤色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养回去的,因此在外貌特征上,他们还是比较明显。

    走在街上,看着路边小摊坐着交谈的一些吐蕃人,朱慈燃看了看四周,随后选择了一个吐蕃人的摊位坐下。

    这个吐蕃人卖的是羊肉面,摊位和其它汉人摊位一样摆上了一块用简体字写好价格的木牌。

    【五文一碗羊肉面】

    全是简体的字让朱慈燃看了看那摊主,他可以确定这摊主是吐蕃移民,因为大明的百姓一般不会写全简体,而是只有遇到特别繁杂的字才会写简体。

    “摊主,要两碗面!”

    “好!”

    朱慈燃嚷了一声,那正在揉面的吐蕃汉子也咧着嘴笑着应了一声。

    五文一碗的羊肉面还是有些偏贵,不过这不是摊主的问题,而是物价本来就这样,因此摊位上吃面的人并不多。

    除了朱慈燃他们两人,便只有两个吐蕃人在吃,估计是摊主的同乡。

    “面来了……”

    只是五分钟,随着一口不太流利的大明官话响起,两碗脸盘大小的羊肉汤面就摆上了桌。

    朱慈燃和刘顺取了快子,不过相比刘顺的动快,朱慈燃则是对准备回去面摊坐着的摊主闲聊道:

    】

    “摊主,我是北直隶来讨生活的,您能告诉我一些嘉峪关城的事情吗?”

    “北直隶来的啊?!”听到“北直隶”三个字,摊主的眼睛发亮,并顺势坐在了朱慈燃他们旁边。

    在他坐下后,朱慈燃才打量起了他。

    相比汉人,他的鼻子更尖、更高,嘴唇很薄,脸上的脂肪较少,是典型的吐蕃人长相,这也是朱慈燃为什么一眼能发现他是吐蕃人的原因。

    随着他坐下,朱慈燃也询问道:“摊主你的官话说的很好,来肃州很久了吗?”

    “我嘛?我是天启十三年来的,来肃州有两年半了。”

    或许是朱慈燃的年纪和他消瘦的体型,面对他的问题,摊主很康慨的回应,同时脸上不停地笑着,以示自己的友好。

    “那你们在肃州过得怎么样?我要是来到这里,会不会被欺生?”

    朱慈燃倒是懂得自己的优势,以自己的优势来打探当地的消息。

    “不会的不会的!”这摊主连忙举起双手晃了晃,并解释道:“我来这里两年半了,最开始不会说官话的时候都没人欺负我。”

    “你是汉人,他们肯定也不会欺负你们的,只要你不要去越过他们的草场和田就好了。”

    说着,摊主还详细说了一些肃州本地的规则,基本和北直隶差不多。

    在这里生活的百姓,他们的底线就是自己的草场和耕地,有外人随意进出,他们肯定是不高兴的。

    朱慈燃走了那么多地方,知道这是大明所有地方的规矩,因此他点头表示知道了,并继续询问起了摊主更为详细的消息。

    对于他的问题,摊主也只以为是逃难来人的不安,尽自己的能力为他解释。

    旁边二十几岁的刘顺虽然引起了摊主的警惕,但朱慈燃也用这是他不善言辞的表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