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稳中向好

    第五百二十七章 稳中向好 (第2/3页)

仍在韩信岭,全因飞蝗至山西而来,往山东而去,村民闭门一日未出。】

    【至第三日,庄稼枯败,村中百姓大半收拾行装前往灵石火车站,准备乘车前往关外讨生活。】

    【逃荒的人群熙熙攘攘,沿着铁路北上,一些十三四岁的少年郎与我一般大,却依旧衣衫难以蔽体,赤着上身向北而去,我也令人派发了衣物给他们。】

    【我与灾民背道而驰,沿着铁路南下】

    【沿路,乌泱泱的灾民人头攒动,沿着铁路北上】

    【灾荒年,铁路两侧的树木也是受尽了苦】

    【枝上的嫩叶刚刚绽开便被人捋光,再努力地长,又被捋了】

    【最倒霉的是树皮了,铁路沿边两侧的树木被剥光了树皮,木质部分露了出来,白戗戗的,像是死人的骨头。】

    【往南而去三十里,至郭家口后,只见房屋倒塌,人去楼空,骸骨堆于倒塌土屋角落,亦或是灶台之中】

    【再往南而去四十里,至阳地关,此地尚有溪水,然河中之鱼一空,饥民满山遍野寻不到吃的,便只有寻觅野菜野草】

    【数以千人寻着野菜野草,边采边吃,双手和嘴唇被染绿了也毫无知觉,不幸吃到毒草的饥民,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躺在地上翻来覆去。】

    【沿边官府虽布置了惠民药局的看病摊子,然而此等大旱,便是连野草都稀疏,何况药材?十数名吃了毒草的饥民被活活痛死】

    【二月甲申,我往汾水东边而去,行至福山时,福水干涸,连野草都也长不起来,焦黄的草叶散在地上,像一摊摊尖硬的鱼刺。】

    【二月……】

    看了数百字,朱由检终于将朱慈燃的游记看完,只是看完后,他并没有下令让人运粮前往平阳府赈灾。

    想要赈灾很容易,但这个口子一开,山西的百姓又不愿意离开了。

    山西的旱情还有八年才能结束,如果朱由检不能狠下心来把他们赶往关外,那大明就还需要养他们八年。

    以山西水浇田和水田的规模,只有将山西人口迁移到仅有四百万人的规模时,他才能下令皇店,让皇店不计成本的给山西运粮来平抑粮价。

    山西苦,但其它地方也苦。

    如果眼下不计成本的给山西运粮,那山西百姓倒是吃饱了,但其它省的百姓就得饿肚子。

    朱由检已经在尽量让他们活着了,他们不愿意迁移,朱由检也没有办法。

    或许只有在真正要被饿死的时候,他们才会放下那所谓的乡土情怀,前往有饭吃的关外。

    “唉……”

    朱由检深深叹了一口气,眉宇间有些自责地同时,他也不免对帮他整理奏疏的曹化淳询问道:“我这样做,是不是对山西百姓太过苛刻?”

    “这……”曹化淳面露惊讶,他不明白自家殿下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因此不免作揖回答道:

    “即便殿下您想调粮食,但国朝也无粮可调,更无银可用。”

    “历朝历代,凡事遭遇三载以上旱情之地,从未听闻还能保全六成以上百姓的事情。”

    “山西之地大旱几近九载,然至今因饥饿而毙者不过十万人。”

    “这样的天灾,殿下已经做到了最好的安排和处置,便是民间的山西百姓,也未曾有人说过殿下半点不是,殿下无须自责。”

    曹化淳的话可以说是说出了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想法和观点。

    在他们看来、饥荒饿死人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别说饥荒九年,就是饥荒一年都能饿死许多人。

    类似山西这种不是一省大旱,就是半省大旱,并且连续就是九年的旱情,放在哪朝哪代,不饿死个百万人都算奇怪的。

    】

    倒是到了天启朝,全赖火车、轮船和海外粮食的输入,山西遭遇大旱九年,因为饥饿而死的百姓连十万人都没有。

    更别提,这饿死的十万人里,大部分还都是不愿意迁移,宁愿饿死也要死在家乡的顽民了。

    在曹化淳看来,自家殿下能保全八百多万山西百姓,那已经是了不得的恩德了。

    比起八百多万山西百姓,死去的这十万人根本不算什么。

    “或许你说的对吧……”

    面对曹化淳的话,朱由检略有沉默。

    他总想尽可能多的救活更多的人,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可是时代放在这,即便他已经努力的攀爬科技树,但提高生产力这种事情,不是单单爬科技树就能一下子提高的。

    治国,需要的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耐心。

    只有付出心力,一年又一年的耕耘,国家才能慢慢的强大。

    大明的体量太大,疆域太大,许许多多的政策即便颁布,也需要数年之后才能见到成效。

    不说别的,单单眼下的一个人口问题,便耗费了大明九年的时间,却依旧没有查个清楚。

    面对这样的大明,朱由检只能一步步的来,因此面对这样的山西,他的政策也依旧不能改。

    “告诉马懋才和户部,平阳府百姓的情况,朝廷已经知道了,然国朝已经无粮、无银可调。”

    “平阳府六十余万百姓若是真的无粮可吃,那可依照‘移民实边’的国策,迁往东海省安置,发放粮票。”

    “是……”

    朱由检开口,曹化淳回应,就这样,平阳府的事情依旧没有变化,那些执拗要留下的百姓,朱由检管不了他们。

    他不是没给这些人活路,是这些人自己不给自己活路……

    奏疏很快批发下去,同时大明朝的变化也在一点点的展现。

    随着这些年来大量灾民的涌入,关外的漠东、东海、北山三省变化不可谓不大。

    就从耕地来说,经过天启十年、天启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这五年的“移民实边,灾民北迁”等政策,六百多万人口涌入了关外三省。

    这些人口里,大半是以辽东百姓为主,其次才是山西灾民,而后是北直隶灾民,继而才是铁路修通后的河南、山东灾民。

    这些灾民不是一下子在同一年迁移的,而是一批一批人,一年又一年的迁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