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苦一苦商人
第四百零七章 苦一苦商人 (第2/3页)
,有的时候都察院不仅要外查,还需要自查。”
“事情怎么办……”
“学生心里清楚。”成德抢答开口,而朱由检见状,心里更为满意了,只能问道:
“已经定桉的这两千七百人,刑部是怎么定刑的?抄家几何?”
面对询问,成德毕恭毕敬的回答:
“重罪的一百二十七人斩首,剩余的所有官员,以及牵扯的三万六千多名家卷则是发配南州。”
“至于抄家的结果,刑部上奏是黄金一万六千四百余两,银钱一百三十二万九千余两,各种宅邸店铺和古玩字画折色三十万两银子,米麦二百六十余万石,田地九十七万余亩。”
“刑部已经命人押送金银、古玩、字画北上,米麦存入当地官仓,田地暂时交给曾经的佃户耕种,府邸店铺则是交给了御马监的牙行负责出售。”
成德将刑部所做的事情一清二楚全盘托出,朱由检听后十分满意,顺带询问:
“你觉得周延儒在那位置上如何?”
“周尚书举止有序,办桉得体,学生以为并无不妥。”成德并没有嫉恨周延儒等人抢了自己的功劳,至少在朱由检面前没有这么表现。
朱由检瞧着他成熟的举动,心里不由点头,但嘴上却打击道:
“工部尚书徐光启在六日前治理黄河结束,向朝廷请求致仕。”
“万岁批准了他的致仕,孤准备让温体仁去担任工部尚书,你以为如何?”
徐光启提出致仕,这代表东林党又有一人要退出朝堂了,不过这次没有人怪罪徐光启。
说到底,徐光启之前虽然是工部尚书,但却奔波在一线,加上其年龄已经六十有八,也确实到了高寿的时候,致仕并无不妥。
问题在于,徐光启致仕后,那空出来的工部尚书位置。
工部尚书位置,之前朱由检让毕自严代管,之后他带管不过来,朱由检又让周延儒代管。
只是现在刑部事情多,加上徐光启致仕,大明也需要一个长期待在朝中的工部尚书了。
这个人,温体仁无疑十分适合,而朱由检询问成德,也并非是在其伤口撒盐,而是想看看对方态度。
不过成德态度并没有让朱由检失望。
面对这种对手升职加薪的消息,成德平平澹澹的回答道:
“学生对温翰林并不熟悉,但如果殿下觉得温翰林不错,那温翰林应该可以。”
“嗯……”朱由检应了一声,这个时候他大概觉得成德可以托付了,因此才说道:
“不让你进六部是因为时机没到,另外就是都察院确实需要人来管管。”
“国朝自天启二年以来,一直没有设置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使,而仅仅设置左佥都御史。”
“眼下看来,你倒是很适合左都御史的位置,不过都察院也需要改改了,自即日起裁撤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
说罢,朱由检看着成德,缓缓道:
“日后都察院只有一位都御史,暂设正二品,由你担任。”
“左、右佥都御史为助手,升为正三品,两京十九省的监察御史为正五品,巡查御史为正六品,人数扩充为两千一百人,至于其他隶属都察院的衙门官员,便各自提拔半级吧。”
“学生领命!”听到朱由检的话,成德不露喜怒于面,而是深深躬身作揖,表示回礼。
朱由检的此举,精简了都察院的制度,但同时补充了基层巡查的人数,让基层的巡查御史人数变多,这么一来巡查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你和金铉还有联系吧?”
朱由检突然提起了金铉,而成德自然点了点头。
“我想要提他为瀛洲的按察使,你以为如何?”
朱由检换了自称,而成德闻言,便没有掩饰的说道:“若是伯玉为瀛洲按察使,那一定会对朝廷治理瀛洲有所帮助。”
成德的话说完,过了许久朱由检也没有开口。
直到宫女们将饭菜都撤了下去,朱由检才摆了下手:“你退下吧。”
“是……”成德闻言,后退几步后才转身离去。
倒是在他刚走后不久,王承恩才从偏殿走出来,躬身示意行礼的同时说道:
“殿下,陆文昭上奏的这二千七百名官员赃款远不止都察院汇报的数,为何殿下您……”
话说三分满,王承恩没有说下去,而朱由检也没有对成德说。
之所以他没有对成德说,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
都察院和刑部的官员既然偷拿偷取,那就让他们偷拿偷取好了,反正迟早都会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记得我和你之前说的话吗?”朱由检看向王承恩,缓缓道:
“硕鼠年年打,年年打不尽,贪官朝朝杀,朝朝杀不完……”
“那孙传庭才巡查了广东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次陆文昭他们去,却又抓了百来名贪官污吏。”
“这说明什么?人心难测,如果按照朝廷的标准去抓人,那我大明朝九成九的官员都要被关入诏狱。”
“官员若是都被抓了,那谁来治理百姓?”
话糙理不糙,朱由检直白的告诉了王承恩这个道理,而王承恩听后却道:
“那何不暂时松一松,让陆文昭他们回来?”
“这不行……”朱由检起身走向偏殿,王承恩紧随其后,而朱由检一边走一边说:
“陆文昭带人在下面查,这会让一些人有焦虑感,有了这个感觉,他们即便再怎么盘剥百姓,也会顾忌锦衣卫而不敢如以前一般。”
“巡查还得查,抓人也得抓,只不过得把力度控制好。”
“去岁朝廷才选了多少官员?又有几人懂文识字?”
“今岁仅仅四个月的时间,陆文昭就抓了御马监四万多人,交上了五千多官员的罪状。”
“若是算下来,他一年岂不是要牵扯出十二万御马监的雇工,一万六千多官员?”
“告诉陆文昭,除了做的太过分的,其它的暂时记下,秋后再算账……”
朱由检走到了书桌后,并坐下开始处理起了奏疏。
虽说游猎有趣,但总归得有一个度,他朱由检不是富家子弟,大明朝也没有表面上那么繁荣昌盛。
他若懒惰一日,那百姓就得吃苦一日,百官便肆无忌惮一日。
一日复一日,他若日日懒惰,那大明朝距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殿下,这个度……”
王承恩有些把握不住朱由检口中的这个“度”,他怕自己出错,因此只能硬着头皮询问。
对此朱由检不假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