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明莫战争

    第四百零二章 明莫战争 (第2/3页)

千五百多万。

    对于除了莫卧儿和大明这种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来说二十万两很少,但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二十万两并不少。

    在金银矿并不多的奥斯曼帝国和通货膨胀下的欧洲,二十万两银子已经足够训练一支六千人的新军,或者维持一个万人军团的军饷开支了。

    尽管在沙贾汗看来,这笔银子并不算多,但足以让奥斯曼帝国动心,毕竟打下来的土地是归他们的。

    沙贾汗的指令很快层层下达,装载六十万卢比银币的船只在消息传达下扬帆起航。

    莫卧儿王朝治下的各地总督也开始募集新兵,而南边战场上,黄龙也带着四营兵马抵达前线。

    明、莫两军在戈达瓦里河对峙,明军经过战斗减员,在三月末依旧保持着四万八千人的军队,持有三万五千燧发枪和三百门燕山十斤火炮,五百二十五门五斤炮。

    米尔扎麾下的莫卧儿军队虽然也遭遇了战斗减员,但总人数一直保持在十一万五千左右,持有两万火绳枪和二十门三十二磅加农炮,以及二十四磅,十八磅,十二磅,六磅等大小七百门火炮。

    从火器来看,莫卧儿军队口径大,但数量不如明军火炮,至于火枪上,明军更是稳稳占据上风。

    只是,在短兵和骑兵上,明军明显处于弱势。

    莫卧儿尚有两万短兵和三万骑兵,而明军只有一万燧发枪骑兵。

    兵力上米尔扎占据优势,而地理上双方差不多。

    米扎尔虽然居高临下,但明军有戈达瓦里河作为盾牌,并且在土木工程上,明军的建设能力首屈一指。

    先前的阻击战中,米扎尔麾下的莫卧儿军队就在明军的各种土木防御上吃了苦头,折损了五千人马。

    因此总的来说,戈达瓦里河前线战事的情况,大概是七三分,莫卧儿军队占据七成优势,明军占据三成。

    至于后勤辎重这一块,明军主要是走海运,随后转河运来给前线运送各种物资。

    由于本土战船的不行,莫卧儿的军舰几乎都躲在自家港口内,不敢跨出港口,生怕被海上那总吨位高达近百万吨的大明海军和皇店武装商船击沉。

    无法通过海上补给,米尔扎只能依托陆地上的民夫。

    为了维持前线的十一万军队,米尔扎招募了二十六万民夫,而比较他们,北方明军的民夫数量只有不到六万人。

    这六万人都是已经被平定的坦焦尔土人民夫,他们信仰印度教,在宗教的“大是大非”上,他们选择帮助明军对抗清真。

    当然,仇视明军而阳奉阴违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往往被发现后都会成为一具尸体。

    因此在北方战线的后勤问题里,莫卧儿军队的后勤压力远远大于明军。

    这样的局势下,想要强攻不是不可以,但莫卧儿军队会损失惨重,而米扎尔手下有五大苏丹国北逃的臣子,他们带来了许多南边的情报。

    他清楚明军在南方还有五万负责围剿叛军的军队,而海上更是还有四万多精锐水兵。

    一旦双方开打,或者各地抽调兵力,重兵集结戈达瓦里河战线而导致后方空虚,米尔扎毫不怀疑明军海上的这四万精锐会对莫卧儿漫长的沿海线发动袭击。

    事实也如他预料一样,黄龙在抵达前线后,立马指挥海军对莫卧儿的德干地区沿海进行试探性的袭击。

    这样的袭击让米尔扎不得不分兵在沿海城池,到四月初时,戈达瓦里河前线的莫卧儿军队人数下降到了九万人。

    在后勤问题、沿海防御压力问题等各种问题的压迫下,戈达瓦里河的战争天秤在发生倾斜,黄龙利用海军的优势,将陆军的劣势拉回。

    正面战场上,莫卧儿军队和明军达到了五五开的态势。

    这样的态势,加上国内的态势,米尔扎迟迟不敢下令进攻,两军持续僵持……

    “班加罗尔的军队被明军的平叛军消灭,南方军队的人数下降到九万了……”

    四月初十,当一名苏丹国大臣开口,位于戈达瓦里河北岸的尼扎马巴德城临时总督府里,莫卧儿南征大军的各级军官都紧皱眉头的看着沙盘。

    沙盘上,明军的防线如铁桶一般,尤其是各种拒马、壕沟组成的土木工事更是让指挥骑兵的军官们头痛不已。

    开口的人是北逃的一个苏丹国大臣,而他口中的军队便是盘踞在高原之上的各国残余军队。

    这些军队的数量从二月的二十余万,骤降到了眼下的九万人,被围歼的人数超过十万。

    这则消息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妙,他们都很清楚,一旦南方叛军被全歼,那南方的五万平叛军完全可以抽调三万人来支援戈达瓦里河防线。

    届时战线上的明军数量会达到八万人,与他们基本持平。

    因此,在听到这些消息后,所有军官都下意识看向了米尔扎。

    面对他们充满询问的目光,米尔扎没有惊慌,而是很平淡的说道:

    “后方已经在募兵六万,最多六个月就能运抵前线。”

    “可是“帕的沙”让我们三个内将战线推进到巴拉尔河……”

    一名突厥军官忍不住开口,并提醒道:“现在只有两个月了。”

    “战线的事情,我已经回复过“帕的沙”了,我们明面面对的是不足五万的明军,但实际上他们是海陆九万多人,而我们只有不到十四万。”

    “更别提海军那两万人……”

    米尔扎围着沙盘闲庭散步,讲述着战场的局势,但说到海军的时候他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不得不说,他被黄龙的海上游击战术给弄得灰头土脸,导致他没有成功的在夏季发动全面进攻。

    “明军的海上力量不弱,这半个月来我们已经被他们攻陷了两座城池和十七处集镇,虽然都收复了,但被掠夺的财物……”

    米尔扎的一名心腹犹豫着开口,而这则消息也让军官们有些压抑。

    莫卧儿的海军,主要是四十几年前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征服孟加拉后建立的。

    海军分为东、西两支舰队,东舰队保卫通往东亚的航路,西舰队负责红海印度洋。

    听上去虽然十分威武雄壮,但其实水平堪忧,即便是对孟加拉湾的海盗都无能为力。

    整支军队的军舰基本上都是用民船、渔船改装而来的,而主力战舰和特种战舰,基本都是地中海式、中东式或者卡拉维尔式的船只。

    由于印度工匠不喜欢用铁钉,又掌握不了明朝的榫卯技术,因此他们自己建造的船只结构和刚性不足,吃不住舰炮的后坐力。

    加上整个贵族群体又是以突厥人、蒙古人和波斯人构成,因此想要寻找一些海军军官都十分困难。

    在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