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洋风起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洋风起 (第1/3页)

    “走过路过都来看一看啊!新鲜的水果啊!”

    “蔬菜水果,干菜咸鱼,应有尽有咯,比皇店的还便宜……”

    “花灯花灯,不要错过不要错过啊!”

    上元佳节,欢庆的地方不止是大明本土,还有大明的海外行省。

    中山府古晋县,此地位于中山府所处的婆罗洲西部,境内河渠纵横,绿水悠悠,装载椰子、水果的小船穿梭其中,是大明与渤泥国接连的一个重要海港县城。

    今日是天启九年的正月十六,不同于平常的时候,古晋县由于下西洋徐霞客舰队的返回而变得热闹了许多。

    海港上满是叫卖东西的商贩,皇店的人也不驱赶他们,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农民,只是闲暇之余才会来卖椰子,水果。

    这些商品,并不能影响皇店在古晋的贸易地位。

    “这椰子多少钱?”

    “三文,大人……”

    “来六个吧。”

    水泥修建平整的港口上,当徐霞客的声音响起,他正带着一名官员和四名护卫在买椰子。

    爽快的服了十八文钱后,在椰子被商贩处理的时候,徐霞客打量着四周。

    在他的眼中,古晋是一个用水泥修葺的城池。

    站在他旁边的官员,则是古晋县的知县,名叫周奇。

    周奇是燕山学府天启六年的第二批毕业学子,因此在他被派到古晋的时候,他立马就利用自己的土木知识,重新规划起了古晋县。

    总的来说,他发挥了古晋县海港城市的优点,并且由于古晋县当时百废待兴,除了有夯土的城墙外,城内便只有可怜的一千多户汉人移民,六千多口人,以及不到十五万亩耕地。

    整理了古晋如何布局的思路后,周奇向中山府衙申请了三万囚犯,又利用中山府衙每年拨发的十万石水泥,三万斤生铁,修建起了眼下的古晋城。

    眼下的古晋城,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城池布局和大明一些县城的布局差不多。

    两丈高的水泥城墙由生铁和砂石、水泥构成,下宽两丈,上宽一丈八尺,周长六里。

    城内分为官吏坊,县衙坊,兵马坊,以及东市坊,西市坊等五坊。

    东市坊和西市坊占据了城内三分之二面积,是百姓的生活区,而兵马坊是兵马司和驻扎拱卫营军队的军事重地。

    县衙坊主要是县衙和朝廷地方各部门的驻地,而官吏坊则是官吏的住宿区。

    县城用到了水泥建筑的地方只有道路、港口,城墙,坊市围墙,至于建筑区基本没动。

    整个县城修建到了天启八年三月才算完工,随后九个月时间里,周奇统一了宅院,店铺的造型,由官府出力来修建。

    宅院基本上是两进两出,足以容纳十余口人,占地半亩的院子,店铺则是坊市内临街的两侧。

    朱由检早就重新颁布过道路的标准,像古晋这样的县城,两条主干道宽度十丈,坊市内的辅干道宽六丈,住宅区的巷子,也必须宽四丈。

    因此,古晋县也是如此规划的。

    “周知县,这古晋看上去人丁繁茂啊。”

    拿到了椰子,徐霞客用竹管吸饮,询问旁边的周奇,而周奇也笑道:

    “在下至此地时,户不过一千二,口不过六千一,耕地十余万亩。”

    “历时两年半,幸得朝廷迁移百姓得力,眼下古晋已经户有三千四,口有一万七千有余了,耕地三十五万亩了”

    “对了,为何不见囚犯劳改?”徐霞客很好奇,他来到古晋后并没有见到开垦田地的囚犯劳改。

    对于他的不解,周奇则是笑着解释道:

    “府衙下令,修建一条环中山府,包括苏禄、渤泥国的环海府道,近两千三百里长,规划十年。”

    “两千三百里?中山府有这么多水泥和生铁吗?”徐霞客有些惊讶。

    不过面对他的惊讶,周奇边走边说道:

    “主事别小看中山府,中山府虽然只有四十余万汉民,又缺少矿藏,但却产有大量胡椒。”

    “百姓每岁出产贩卖给皇店的胡椒,几近十万斤。”

    “旧港收税一成,这十万斤胡椒,府衙便能收一万斤,而这胡椒价格虽然在朝廷打下旧港后有所下跌,但依旧有五百文一斤的价格。”

    “这一万斤胡椒,便是五千两税银,加上其他的田赋,中山府的税赋折色之后,还是能有两万多两银子的。”

    “朝廷对各地的截留政策不同,国朝在中原两京十七省基本是九成送往京城,一成截留。”

    “但从去岁旧港开始交税起,诸如旧港、瀛洲,基本上县、府、省三级各自截留一成,发往朝廷七成。”

    “也就是县里能留下两千多两银子的公款,而在这里也实际上花不了什么银子。”

    周奇解释着说道:“旧港的水泥、生铁、金银铜矿都和中原两京十七省匹敌,尤其是水泥产量,今岁高达一千八百余万石。”

    “这一千八百余万石,足够修建三千里省道,四千七百余里府道,或者八千里县道,一万五千里乡道。”

    “旧港七府之地,各种资源分为十份,南海、中山、三山、东山府各一份,吕宋府、旧港府、巨港府各两份。”

    “只因这矿产,水泥,大多都是在这三个府生产,故而分的要多一些。”

    “不过即便如此,中山府每年也能分得一八十余万石水泥,近百万斤生铁。”

    “中山府一府十八县,每县只有十万石的配额。”

    “不出意外,这配额如果不涨的话,未来十年估计所有分配的水泥和生铁都要用于修建府道。”

    周奇这话说的很乐观,而徐霞客也好奇道:“这样不就无法用水泥来发展民生了吗?周知县为何还如此坦然?”

    “嗯?”周奇闻言看向徐霞客,又接着笑道:

    “倒是忘记主事不是燕山学府的人了。”

    “在下之所以坦然,是因为相信这水泥和生铁的产量会不断地提升。”

    “两年前在下到旧港时,旧港水泥总产不过七百余万石,生铁产出不过五百余万斤。”

    “到了眼下,这些东西的产量翻了两倍不止。”

    “主事您说说,若是再过几年,这些东西的产量又能有几何?”

    周奇爽朗一笑,而徐霞客感受着脚下的水泥路,抬头看了看水泥路的风景,也不由笑道:

    “倘若国朝能岁产数万万石水泥和生铁,恐怕天下人都能踩上这水泥路了。”

    “是啊!这也是在下所愿。”周奇心生神往,双目之中似乎看到了十几年后大明鼎盛的场景。

    或许他们根本不敢想,他们所希望的数万万石,也不过就是后世百分之一的产量罢了,更想不到数万万斤的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