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齐王返京

    第两百九十八章 齐王返京 (第3/3页)

自己北上的王承恩询问道:

    “燕山学府可有什么变化?”

    “有一些,学子数量已经达到三十九万了,每日的餐食便要耗费钱粮三千余两,每月支出六万余两。”王承恩头痛道:

    “这还仅仅是餐食,诸如一些其他开始加起来,燕山学府每月支出近十五万两银子。”

    “其他的医学院和兵家学院,支出也在八千两左右,而军备院这个月也申请了一万两银子的经费,奴婢还没有处理。”

    “先满足军备院的经费。”朱由检不假思索的回答,随后算了一笔账。

    按照这些支出,各种学府和研究院的支出每年妥妥的在二百万两左右。

    这几乎占据了大明二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听起来虽然不算多,但放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恐怖的存在。

    整个欧洲皇室对于军事研究和知识分子培养的费用,都不如大明高,甚至是整个世界都不如大明……

    这倒不是说它们没有能力,只是它们没有那么多东西攻克,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研究。

    欧洲的研究还处于野蛮生长的局面,而朱由检已经开始组建成一套系统流程了。

    “今岁能进入军备院的有多少人?进入大学院的有多少人?为官为吏的又有多少人?”

    朱由检一连三问,王承恩也有条不紊的回答道:“军备院的人选倒是确定了,今岁五万三千多学子,选出一百八十二人。”

    “倒是大学院和为官为吏的人数,还是得等到九月的总考结束后才能确定。”

    “另外、今岁若是开恩科,恐怕参考的人数会达到数十万……”

    王承恩看了一眼朱由检,而朱由检也知道这是为什么。

    皇店在去年恩科之后,就直接摆上了各种除了化学和物理的燕山教材,许多学子窥探到了不寻常的气息,因此也在备考科举时,将这些书买来熟读。

    这是朱由检推动改革科举的一个手段,而他也相信,大明朝的读书人,聪明人,只会比燕山学府的人要多,而不会少。

    况且,如果每年的恩科仅仅是燕山学府的学子自娱自乐,那反倒小众了,注定改革不起来。

    只有让许多学子清楚,恩科将是他们为官最快的途径,他们才会舍弃四书五经来专攻燕山的教材。

    只要他们肯学,朱由检就有大批人才可用。

    这样的学习氛围反倒有利于科研人才的诞生,毕竟填鸭式的教育会抹杀大部分人的想象力。

    清代以前的中原人,永远不缺想象力,只要敢想,给钱给粮,他们就能做出来。

    哪怕做不出来,那一代代人的累积,朱由检就不信中原人会比欧洲人差。

    “眼下收支还能平衡吗?”

    朱由检忽的开口,王承恩闻声也只能低下头回应道:

    “眼下近八十万大军,军饷伙食开支一千八百万两,皇店开支四百万两左右,燕山等府开支二百万两,军械局开支六十万两左右,合计开支在二千四百六十万两左右。”

    “军屯田目前还没有降低赋税,今年粮价偏高些,折色之后在一千七百万两左右,皇店缴纳赋税后岁入在八百万两左右。”

    “眼下虽然说还能岁入,但实际上户部那边倒是常常需要御马监接济,因此也就不够用了……”

    王承恩的话让朱由检皱眉,他算了算户部的岁入,按照道理来说,户部的粮食折色和两司岁入加一起,它的岁入应该不低于二千万两才对。

    眼下怎么需要自己接济了呢?

    “殿下……”似乎是看出了朱由检的不解,王承恩也解释道:

    “眼下兵马司士卒、刑部衙役、大理寺判官等地方都在安置伤兵,学子小吏,数量剧增至四十余万人。”

    “户部管着百官的俸禄,还要负责各地赈灾,迁移。”

    “仅仅今岁至今,小范围的赈灾便有三十四次,户部的银子早就在四月份花完了……”

    “三十四?”朱由检皱眉,他倒是没有想到户部需要在赈灾上花费那么多银子,也没有想到这才天启六年,就剧增了这么多灾害。

    “另外、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区去岁白灾和蝗灾导致蠲免了赋税,这些年户部一直都没有收足过两京十六省的钱粮。”

    “如去岁的岁入,户部岁入折色后不过一千四百余万两银子,所以才花的这么快。”

    “如果不是毕尚书运作得当,恐怕今岁四月户部就彻底没银子了,便是连打白条,一些商人恐怕也不认。”

    “眼下为了赈灾,听闻毕尚书已经派人前往湖广、江西、四川,准备找一些大小粮商,打五百万石米的白条。”

    打白条,这基本上已经是晚明自张居正后,官员和商人常用的一种手段了。

    实际运作起来,就等同于官府找商人借粮,然后补足利息还给商人。

    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这也是大明的无奈之举。

    听到了这个消息、朱由检也是一时间沉默无言。

    按照历史惯例,如果不是他的出现,大明朝在天启六年,以及以前合计积欠的钱粮会在一千六百万两左右。

    眼下朝廷没有赤字,没有积欠钱粮军饷,还保持着向外移民和军事行动,已经是建立在朱由检革新赋税六年的基础下了。

    赈灾救民、扫虏灭金……

    按照今年的局势来看,或许明年朱由检只能在这两者之中选择一个。

    “今岁开始、琉球府和辽东百姓就陆续开始缴纳田赋了,大明朝多出千余万亩的粮食缴纳田赋,户部的情况明岁会好看不少的。”

    沉默许久,朱由检只能来了这么一句,并在之后说道:

    “至于能不能在赈灾的时候,着手扫灭建虏,那就得看看陆文昭能从那帮子走私的官员中,查出多少银子了……”

    朱由检的话让王承恩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家殿下要对官员下手,合着是银钱不够用了,该动刀子让那群贪官交出银子了。

    有了他们的银子,大明想要渡过后续就简单许多了。

    “殿下高明……”王承恩作揖佩服,而朱由检也看向了地平线上逐渐出现的燕山学府,眯了眯眼道:

    “扫除贪官污吏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稳住地方,还得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