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议
第两百六十三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议 (第2/3页)
中。
到时候长城万里延边处处烽火,明军也就没有心思来管大金了。
只要林丹汗拖得足够久,大金能恢复元气的时间也就越多。
不得不说、黄台吉想的很好,而林丹汗闻言后也眼神闪烁不定,末了才开口道:
“我用五千头牛和你们交换。”说罢、他看向其他部落:“至于你们,自己看着办……”
“……”听到林丹汗的话,不止是几大部的人语塞,便是黄台吉和范文程等人都没有话说了。
作为一个大汗,至少是眼下漠南漠北几大部的名义可汗,你连一点利益都不想付出,就想让别人为你卖命,着实有些可笑。
看着林丹汗的模样,黄台吉心里开始盘算起来以这家伙的性格,能为大金做多久的挡箭牌。
和这样的蠢货结盟,倒是他战略上的失误了。
“得趁早拉拢一些蒙古部落……”
这么想着、黄台吉眯了眯眼,扫视了一眼众人。
林丹汗政治上的愚蠢,也让整个会盟进入了尴尬的境地。
在散会后,各部的头领纷纷私下找到了黄台吉,基本都是来交换甲胄和兵器的。
对于各部头领,黄台吉也趁机释放善意,在生意上不断抹除一些零头,让一群头领对他产生了好感。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让林丹汗私底下妒恨他,于是在第二天就对黄台吉变相下了逐客令,请他快点回去刺鲁卫准备甲胄和兵器。
黄台吉也知道对方的不满,只是这一场交易,他所获得的,远远比从土蛮部劫掠到的东西要贵重。
数万头牛和二十几万只羊的订单,足以让大金在开发刺鲁卫的速度加快。
不过、他们的交易,在各怀鬼胎的各部中传播,而一些暗地里还支持大明的部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情报。
只是半个月的时间,消息就被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黄台吉这家伙是准备把经济暂时的转型啊……”
看着一些小部落通过北镇抚司送来的情报,已经抵达太原府的朱由检坐在马车上,不由眯了眯眼睛。
三万多头牛和二十几万只羊,前者可以释放十几万劳动力,后者可以让后金眼下的人口吃上一两个月。
后金的粮食看来已经不足了,打击北山女真的收效开始降低,不然黄台吉不会换这么多羊……
朱由检把局势看的很清楚,黄台吉不过就是想要武装蒙古人来培养一个盟友,为后金挡拆明军的攻势。
现在的局势就好像三国,明军是魏、金军是汉、蒙古人是吴。
不过这个局势要衰弱一些,因为三国的汉可以在局部压着魏国打,而实际是同等人数下,目前的明军可以压着金军打。
几万真虏的战死,直接让金军的战斗力断层一代,想要培育起来,最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目前也就过了两年,恐怕他们连一口血都没有回过来。
加上他们掳掠的大量的汉人去开发东北,而耕地养不活这么多人,那么就只能进行经济转型,从蒙古方向获得食物了。
用甲胄换取牛羊马匹,恢复军队的机动性,开垦更多耕地,获取肉食。
这三点是连成一线的,而历史上的黄台吉和努尔哈赤也是通过不断打击吸纳蒙古和北山女真,以及多次入关,才撑到了崇祯十七年。
如果李自成坚挺一点,吴三桂骨头再硬一点,恐怕用不了几年,他们就要分崩离析了。
不同的是,由于在复辽之役被打断脊梁骨,现在的金军没有了鲸吞蒙古的实力,只能通过培养盟友来稳定获取牲畜,连成战线。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由检要做的很简单,那就是观察一下各部的位置,再决定要不要扫北,如何扫北。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报来看,伯晕歹在劫掠之后就跑到哈剌温山去了,这地方远在千里之外,对扫北的负担来说很大,自然是暂时不要扫北最好。
蒙古再强大,朱由检都不在意,毕竟现在已经不是纯粹的冷兵器时代了。
他比较在意的还是东北的建虏,而想要收拾东北的建虏,必须要等辽东安定。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太久了,从天启二年迁移百姓去辽东开始,第一批抵达辽东的河南百姓,今年就可以收获粮食,开垦的新地慢慢会增产到一个比较稳定的产量。
明年秋收之后,河南迁移去辽东,包括辽东本土的三百万百姓都会趋于安稳生产的趋势。
这种趋势下,也就代表天启七年开春,明军就有了一个三百万百姓,一千万亩耕地的补给点。
辽东的百姓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出产部分粮食为明军提供军粮。
这么一来、远征也就可以组建了。
不过就黄台吉和努尔哈赤的手段,还有林丹汗的愚蠢来看,他们显然不会让大明平安的渡过明年的天启六年。
想到这里,朱由检合上了北镇抚司的军情,同时对跟在车外的锦衣卫千户说道:
“努尔哈赤既然不让其他的汉人和朝鲜人进入,那可以考虑从之前迁移到镇江的女真人中培训一些锦衣卫。”
“陆指挥使已经培训了一年了,大概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把他们送往北山,以小部落的方式主动投靠老奴他们。”千户毕恭毕敬的回答,顺带又递出了一份军情道:
“殿下、还有这件事情您也需要知道一下。”
“天下二十九亲王、八十二郡王纷纷上疏,请万岁召开下西洋的宗议。”
“另外、京城内的瑞王爷、惠王爷、桂王爷也纷纷上疏,看来是等不及海外就藩的事情了。”
“等不及也好……”朱由检接过军情看了一眼,随后追问道:“皇兄同意了吗?”
“万岁已经批复了,眼下京中已经聚集了九名亲王,十七名郡王,剩下的宗亲也在赶往的路上。”千户回禀,而朱由检微微颔首。
对于宗亲的急迫,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甚至他觉得这样的急迫很正常。
毕竟当旧港收复,获得了如此多田亩的消息传回京城后,不少人也知道了海外虽然差,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这群亲王都敢亲自前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