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
第两百四十五章 《明荷南洋条约》签订 (第1/3页)
天启四年腊月初六,面对明军封锁玛丽卡塔海峡,巴达维亚总督府再度颁发命令。
科恩声称华人如果想要留在巴达维亚境内,那么必须要到政府去申请到居住许可证,如果要迁移的,荷兰船队愿意护送他们前往北部的婆罗洲。
而且在命令中强调一点,船队的护送任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科恩还将曾经在巴达维亚犯事的华人给放了出来,并赔偿了他们一笔费用。
这样的行为,自然是因为大明海军所带来的窒息实力。
当科恩乘船北上,见识到了明军足以封锁卡里马塔海峡的实力后,他就知道荷兰军队不是明军的对手了。
他正在想方设法的和大明和谈,而给予巴达维亚华人极高的自主行动权力,便是他示好的第一步。
同时、巴达维亚的所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员工,都开始收拾起了自己的家当和行礼,低价将手中的房屋、田地,贩卖给了当地的华人以及土著。
科恩等人的行为,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而当地的华人更是一改往日畏畏缩缩的形象,腰杆挺直的在街上四处显摆。
见到显摆的他们,以往会呵斥他们的荷兰宪兵也闭上了嘴巴。
有时候双方四目相对的时候,荷兰宪兵也挤出微笑,没有了曾经的趾高气扬。
而作为华人中的佼佼者,被称呼为甲必丹的一些大明走私海商也感到了身后有人的好处。
渐渐的,他们聚在了一起,开始商讨怎么在局势变化下,保护自己最大的利益。
只不过还没等他们商量好,就有人慌慌张张的闯到了里屋。
此刻的里屋内、十几个甲必丹坐在左右,还没开始议事,就见这跑来的人惊慌道:
“不好了,红毛夷准备撤离巴达维亚了。”
“什么?”
一些人惊讶起身,追问道:
“这都没有开打,怎么就投降了?这群红毛夷之前不是还前往入侵我大明沿海吗?现在怎么这么软弱了?”
“就是啊,他们不是之前动不动就用军舰威胁我们交税吗?”
“这也变得太快了,朝廷到底派了多少人远征?”
急忙跑来的人在众多甲必丹的催促下,连忙喝了一口水,缓解了火烧一样的喉部不适后,才急促道:
“听说这次朝廷派来的战船和兵马太多,红毛夷已经派出了和谈的船只,另外还做出了第二手准备,如果朝廷不答应议和,他们就准备从巽他海域突围。”
“这……”听到这人的话,所有甲必丹面面相觑,心里满是震惊。
他们都不敢相信,以往嚣张的荷兰人这次居然这么狼狈。
这一秒、所有人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到底派了多少战船和兵马”。
不过、他们的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此时此刻的荷兰东印度总督科恩能直观感受……
在一望无垠的卡里马塔海峡上,蓝天白云与深蓝色的海水让人倍觉风景美丽。
只是在这样美丽的大海中,星罗棋布的六百多艘船只让人倍感绝望。
站在八百多吨的巴达维亚号甲板上,科恩的内心只剩下了震撼。
巴达维亚号舰长33米,宽4.2米,排水量824吨。
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最大的一艘军舰,而当这艘他们引以为傲的军舰在明军的关注下,驶入大明海军之中时,像极了一个混入巨人队伍中的侏儒。
四周大明军舰高耸,只有它们三分之一高度的巴达维亚号,全程难以见到阳光,几乎被军舰的阴影遮蔽了一路。
加上众多的船只在海面上停留,仿佛是一个迷宫,让科恩他们倍觉压抑。
穿过外围的丁等、丙等军舰,科恩他们靠近了乙等和甲等军舰。
当为首的四艘甲等军舰出现,科恩他们甚至一度屏住了呼吸。
同时、在四艘甲等军舰中最大的泰山舰上,黄龙也走到了船首,俯视了一眼巴达维亚号。
“欧罗巴的人船还是那么小,也难怪他们不敢与我们正面交战了。”
黄龙的话一说出来,旁边的李旦便也跟着说道:
“红毛夷喜欢用盖伦船,船比大弗朗机国的要小不少,但速度快。”
“按照锦衣卫的消息,他们在南洋的军舰加武装商船只有九十七艘,总料数不超过十五万料,不足我军的六分之一。”
李旦的话,揭开了欧洲在南洋实力的遮羞布。
同样、这也狠狠打了大明所有人的脸。
欧洲人用不到五万的人口,不到两万的军队,不到三千门火炮,不到五百艘船只,就能每年在南洋占领上百万亩耕地,占据每年来往数百万两的贸易路线。
再看大明,坐拥世界最多的船工、最多的船厂、最多的人口,最近的距离,却连家门口的南洋都无法彻底占领,甚至连羁縻都只维持了几十年。
如果不是朱由检,他们的眼界,或许一辈子都将在大明疆域内。
“没必要打下去了,不过也不能这么简单的放过他们。”
“他们不是提三万两银子的赔偿吗?那我也开个价,九十万两银子。”
黄龙转头看向了李旦,又询问道:“你觉得他们拿得出来吗?”
“应该拿不出来,他们手上没有那么多现银。”李旦作为海商,知道同为武装商人的科恩等人没有那么多银子,因为海商的资产都在货物上。
不过、这不是代表李旦要劝黄龙放弃索要赔偿,而是……
“不过、可以让他们分成十年来支付。”
李旦一开口,瞬间让黄龙眼前一亮,而他闻言更是道:
“既然要分成十年,那就凑个整数,二百万两吧。”
“二百万?!”听到黄龙的话,李旦嘴角抽搐,谁家凑个整数直接凑出一百一的……
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规模,一年贸易往来加上给自己国家交税,顶多也就能赚个几十万两。
黄龙一句话,基本就要走了他们未来十年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利润。
不过李旦也不好得说什么,毕竟他也参加了大军南下的全过程,自然知道这次海军南下的耗费也不少。
先不提军饷,就单单开拔银、粮秣、淡水、蔬菜这些东西,战争打到现在,基本就消耗了四十多万两银子。
如果加上这三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