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

    第八十九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 (第1/3页)

    蜂窝煤、这是一种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对于寒冷地区人口来说极为便利的产物。

    在明末小冰河即将到来的时代,这样的东西只要点上五六个,用特制的炉子点燃存放,完全可以温暖十几平的小蒙古包一晚。

    它的热效率,要比柴火好上太多,而成本也要便宜不少。

    朱由检要做的,就是用蜂窝煤收割北方的蒙古人。

    因此、等他从京城带来的三种煤炭和泥土带到的时候,他就对工匠们讲解道:

    “这蜂窝煤的形状是这样的。”他掏出一张纸,上面画上了后世可见的蜂窝煤炉子和蜂窝煤形状。

    “这蜂窝煤的炉子可以用铁皮包着土,也可以直接用陶土来炼制。”朱由检讲解道:

    “将煤块和土、按照一两比三钱的方式打成粉末,随后和水揉捏,丢入模具中塑造成型,等干燥后取出就行。”

    “这种蜂窝煤,一旦制成、上火不快,但是持续时间长,放入炉子中封炉后、可以一个时辰不灭,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烟雾。”

    “不过只要在炉子上方修建一个口子,安上一个竹管,就能把烟引到屋外。”

    “至于掺土的比例,可以按照煤渣的质量来掺放,优质可以多掺一两百斤土。”

    朱由检说完、便期待的看向了各位工匠。

    至于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只觉得十分新颖。

    没有像其他中的一样,笑着说这东西怎么怎么简单,而是犹豫再三后,才小心翼翼道:

    “若是真如殿下所说那么简单,那么草民等人可以一试。”

    只是说一试、而是没有拍着胸口说一定能做出。

    这很符合人性,而朱由检也对曹化淳道:

    “给他们五百两银子,再叫其他工匠就地取材。”

    “在军营东边十里外修建一个一百亩的邬堡,调一个千户的人马驻守。”

    说完、朱由检又对工匠道:

    “研究出这个东西,你们每人赏银一百两,昌平荒地每人十亩。”

    “研究不出来也不责罚你们。”

    “谢殿下!”听到这话、所有工匠纷纷跪下,双手抱拳感谢朱由检。

    由此可以看得出、即便发展到了晚明,匠户的地位依旧很低。

    军户制,并非要求子孙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只是每家每一代都要有一人前去当军户罢了,匠户也是如此。

    这群成了匠户的人,背后的小家族中,必然有人过的不错,毕竟是京城武功三卫的匠户,说不定还有个亲戚为官。

    自宋朝开始,发展到元朝后,朝廷对基础教育上心已经是历史轨迹了。

    明朝接力后,朱元章下令各地立社学,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百年过去、朱祁镇又命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免试补为秀才。

    成化年间、江南地区更是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到了弘治年间,朱佑樘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以江南为例、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这便是最早的强制义务教育。

    有记录的明代社学一共1438所,几乎保证每个县都有一所社学。

    这还是有记录的,很多还是没有记录的,因此到了正德年间,明朝行业开始步入正轨,在晚明进入巅峰。

    因此、在明代会读书写字并不奇怪,只不过碍于社学不足,大部分百姓还是需要交钱,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所以,如武功三卫这样的工匠,身后保不准是有不少读书人帮衬的。

    朱由检也没有什么责罚他们的意思,招呼他们仔细研究后,便叫人带了他们下去了。

    只是等他们下去后,朱由检想起了社学的事情,因此对曹化淳道:

    “九边子弟遗霜,和养济院孤儿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正要和殿下您说这件事。”曹化淳行礼道:

    “一个半月过去,勖勤宫派出去的太监,一共带回一万六千四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死战将领、兵卒的遗霜,父母,孩童则是十六岁以下者共一千四百二十七人,孤儿两千人整。”

    “奴婢这边,把他们安排到了东边二十四里外,在那里划了四万亩田地给他们,并派工匠和人马为他们修建了十二个村寨。”

    “三千多人?这么多?”听到曹化淳的话,朱由检微微皱眉道:

    “我不是记得,北虏已经多年没有叩关了吗?”

    朱由检记的很清楚,由于明朝后期逐渐开始册封蒙古人,并且开始互市,因此蒙古人和明朝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逐渐缓和了。

    这样的缓和就是自万历四十四年开始,蒙古人便基本上不会南下劫掠。

    如今已经是泰昌元年,广义上又是万历四十八年。

    四年的时间,不太可能有这么多孤儿啊……

    不过朱由检还是太依赖前世的记忆了,那曹化淳对他解释道:

    “萨尔浒一中,经略杨镐调遣了九边各地的兵马,这些孤儿大多是蓟镇和辽东、还有宣府、大同战死兵马的孩子。”

    “嗯……”听到这个解释,朱由检稍微理解了。

    不过这么多孩童和迁移而来的人,要吃的都是御马监的粮食,直到来年秋收,他们才会按照御马监的规矩,交粮四成。

    因此朱由检便再询问道:“粮食拨发了多少过去?”

    “回殿下、拨了八万石粮食,还有不少修建屋子的木料。”曹化淳先是这么一说,但紧接着又说道:

    “殿下、目前昌平一带的荒地已经发完,只剩下怀柔和密云的了。”

    “这么快?”朱由检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发完了,但曹化淳解释道:

    “入伍者全家都分到了田,如此便按人头、一人发一亩,一共下去七万亩,之后这遗霜又发六万亩,如此便十三万亩了。”

    “那附近百姓迁移而来的有十六万人,有男丁八万参加皇陵修建,如此便是十六万亩,昌平二十九万亩便发完了。”

    “眼下的问题是,按照迁移的要求,咱们是要供他们吃到秋收的。”

    “所有人已经接近二十万人,每个月都要吃十五万石粮食。”

    “御马监之前存粮不过五十万石,各地秋税之后收割上交一百六十二万三千石,总共两百一十二万三千石。”

    “各种吃喝下来,已经用去十二万石,眼下尚有不足两百万石。”

    “这不是还挺多的嘛?”

    听到还有两百万石,朱由检放松了不少。

    看曹化淳那严肃的样子,他还以为御马监的粮食都吃完了。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