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朱棣的如意算盘,朱标出使匈奴

    第九百四十九章 朱棣的如意算盘,朱标出使匈奴 (第2/3页)

变得严肃起来。

    “何事?”朱瀚问道,心中已有所预感。

    “王叔,标儿欲加强朝中人才培养与选拔,以充实朝廷实力。不知王叔可有良策?”朱标诚恳地问道。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太子能有此远见,实属难得。略一思索,朱瀚缓缓答道:“标儿所虑极是。朝中人才济济,但亦需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你可提议设立专门的学院或书院,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同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培训,确保他们既能胜任其职,又能不断进步。”

    朱标闻言大喜,连声道谢:“多谢王叔指点迷津,标儿即刻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满意之色。

    数日之后,朱标在朱瀚的支持下,向朱元璋提出了设立皇家学院的建议。朱元璋闻言大喜,认为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当即拍板决定设立学院,并命朱标全权负责此事。

    朱标不负众望,迅速组织人手筹备学院事宜。他亲自挑选学识渊博的学者担任讲师,又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学子入学。学院很快便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前来求学。

    与此同时,朱瀚也在朝中积极运作,为太子争取更多支持。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为太子举荐贤能之士;在朝会上为太子发声,阐述太子的治国理念与政绩;私下里与朝中重臣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然而,就在太子与朱瀚努力巩固地位之时,燕王朱棣却在暗中积蓄力量,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只因出身稍逊一筹,才未能继承大统。但朱棣心中却从未放弃过对皇位的觊觎。

    一日,朱棣借宴请朝中重臣之机,暗中试探众人对太子的看法。席间,他故作无意地提起太子设立学院之事,言语间不乏讽刺之意。

    “太子此举虽是好意,但恐怕过于急功近利了吧。”朱棣轻抿一口酒,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一位平日里与朱棣交好的大臣闻言,连忙附和道:“是啊,太子年轻气盛,行事难免有所偏颇。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尽心辅佐,但也需时时提醒太子,勿要走错了路。”

    朱棣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

    这些人虽不敢公然反对太子,但心中对太子多少有些不满。只要自己稍加引导,便能让他们成为自己手中的棋子。

    然而,朱棣的如意算盘并未能如愿以偿。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大臣突然开口:“燕王殿下此言差矣。太子设立学院,乃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之计。此举不仅能培养人才,更能提升朝廷实力。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全力支持太子才是。”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朱棣脸色微变,却也不便发作。他心知此人乃是朱瀚的心腹幕僚之一,平日里虽不显山露水,但在朝中却颇有威望。

    “哼,说得好听。”朱棣冷笑一声,“但愿太子真能如你所说那般英明神武吧。”

    言罢,朱棣便借故离席而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敢再言语。

    此事很快便传到了朱瀚与朱标的耳中。朱瀚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紫禁城,文武百官依次步入金銮殿,准备参加早朝。朱瀚与朱标也并肩步入大殿,他们的步伐稳健而庄重,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待众人行礼毕,他缓缓开口:“众卿家可有要事上奏?”

    兵部尚书出列,手持奏章,面色凝重,沉声道:“陛下,微臣有紧急军情需禀报。近日,我军边境哨探传来消息,北方匈奴蠢蠢欲动,似有南侵之意,边境局势日益紧张,微臣恳请陛下速做定夺。”

    朱元璋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殿中的文武百官,最后将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