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她来颁奖?还来到宋鲁的派对?

    429 她来颁奖?还来到宋鲁的派对? (第1/3页)

    宋鲁的话能引起多少人的反思不知道,反正宋鲁说这话的意思是借奥斯卡这个大平台告诉西方的文化界,想要用文化殖民他国,那就得包容。

    这看似是在帮西方出主意,但实际上是一个阳谋。

    如果西方完全放开了中国的文化在全球放肆的传播,那是让西方文化显得包容了?还是最终被中国文化给改变了?

    在这个问题上,宋鲁觉得中国文化更有胜算。

    为什么这么说,那就来掰扯一下这个话题。

    现在的潮流是让宗教文化退出历史舞台,各国都在主张无神论,因为科学就是无神论的,各国要发展科学基本上就会主张无神论,但事实上是宗教文化反而在大部分的国家中很盛行。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科学体系不能替代宗教文化吗?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科学基本上能解释大部分的神是不合理的,但是依然无法取代宗教文化。宗教属于哲学的范畴,科学替代不了哲学,科学没有道德体系,相反一些科学还是要建立在道德体系之上的。

    比如人工智能不能破坏人类社会的道德要求,生物技术不能超越人类道德的边界等。

    所以,现在虽然宗教退出了权力中心,但是在许多的国家这个宗教文化是依然在影响着其它国家的民众的,因为在很多的国家没有一种新的道德体系能替代宗教文化。

    】

    也就是说经过了几百年的社会进步,政教合一中的宗教虽然退出了权力中心却一直没有退出文化中心。

    数遍全世界,除了东亚的儒家文化圈中的儒家文化可以替代宗教文化,其它的国家与文明没有一种除宗教以外的道德体系能行得通。

    除儒家文化外,没有一种文化可以替代宗教文化中的善恶报因、积善行德的道德体系,除了用神来约束人的善恶,制定人的道德行为准则,他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为什么东方儒家文化可以与众不同?

    民众可以不信神?不信教?信人定胜天?那他们的善恶谁来规范?

    有一些外国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不信宗教呢?而且是自古就不信,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原因很简单,远古人类形成部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因此有了政体,有了权力。而远古人类却对自然界认识不足,常常把一些极端的自然现象理解为鬼神在作怪,因此有了最早的宗教信仰。

    所以在最初的政体中是由王权与代表神权的神职人员共同来管理部落的,但是后来掌管神职的人架控了掌管王权的人(最早的宗教控制政治),那怎么办?

    于是中国最早的祖先们夺了神职人员的权,让他们屈居于是王权之下。并把神权与王权合二为一,那夺了神职人的权后,怎么解释王权比神权大呢?王权又是如何让自己神化的呢?

    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用另一种体系来代替神的学说,弱化神权的道德体系。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用了几个概念来区分人与神的区别,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庸人、小人,这几个境界就是来告诉人们你在什么境界你就与神有多远,与天道有多远。

    而皇帝则一般都是圣人,是合乎天道之人,是天的代表。这一套学说刚好解决了神权与王权的统一问题,还制定了新的神权之外的道德体系问题。

    比如圣人是什么?《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就解释了。

    “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这个解释说明了圣人的标准是什么,圣人能活多少岁,成为了圣人也就接近于神了,也是神的代表。

    那神是什么呢?不是如来、是玉帝、不是耶稣,神即天。所以,皇帝是天的儿子。

    由于三皇五帝时代是禅让制,所以能成为圣人的人都是帝权的继承者。

    那又如何让人一步步从小人到庸人,再到贤人,再到圣人的呢?

    黄帝之后的中国人慢慢的完善了黄帝的学说,也制定了达到黄帝所说的修成圣人的标准,即《周礼》或叫《礼经》。

    有了这套体系,那还需要什么宗教?需要什么神呢?

    只要好好的修练自己,自己就能成圣了,然后可以传播自己的圣人思想了。只要是个有想法的人谁愿意只遵从神的旨意,而没有宣传自己思想的机会?

    所以,这一套很符合国家精英阶层的需要,于是乎当所有的精英都觉得这才是规范人思想行为的准则,且是最好用的方法。

    后来就有无数的人去慢慢的完善它,解释它。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无数的思想家与哲人都试图让这一套更加的完善。

    所谓的中国儒家文化并单一的指儒学一派的文化,而是延续着《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思想,只是当年《上古天真论》解释的不够全面,又加上周朝末年礼法崩坏,各个思想家出来纠正崩坏的礼法,所以才形成了百家争鸣。

    因此,中国的儒家文化泛指中国自黄帝之后的百家争鸣的总的传统思想。

    儒文化中儒家学说只是代表,并不是仅指儒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