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危机重重,抛饵引鱼

    第三百六十二章:危机重重,抛饵引鱼 (第2/3页)

    笔停书成,许奕再度开口问道。

    「回王爷。」

    「董家共有存粮十五万石。」蕃

    「若王爷有需,可随时支取。」

    董弘章闻言满脸郑重之色地起身保证道。

    「董家主还请落座。」

    许奕不置可否地微微点头,随即提笔于泛黄宣纸上如实书道:「董家,十五万石存粮。」

    笔停书成。

    许奕微微一顿,随即再度书写道:「荀、赵、孙、牛等家族呈粮二十万石。」

    「燕王府可出粮五万石。」蕃

    「上谷郡衙可出粮十万石。」

    「渔阳郡衙可出粮六万石。」

    「合计共得粮一百零八万石。」

    笔停书成,狼嚎归砚。

    待墨迹彻底干透后。

    许奕不徐不疾地拿起宣纸。

    随即将其递予端坐于左下首交椅之上的杨先安。蕃

    「传阅。」

    许奕开口吩咐道。

    「是。」

    杨先安起身双手接过许奕所递宣纸。

    随即低头望去。

    仅一眼。

    杨先安已然抚平的眉头不由得再度紧锁。蕃

    数息后。

    杨先安满脸凝重地将手中宣纸传向身后吕文苏。

    一百零八万石存粮看似很多。

    但实际上于此番燕地大灾中却不过是那杯水车薪之数。

    燕地大灾此时已成定数。

    受洪水、暴雪等天灾影响。

    夏收已然近乎全无指望。蕃

    待青黄不接的五月彻底来临时。

    燕地饥灾必然全面大爆发。

    届时。

    若燕王府应对得当且及时。

    则秋收可保。

    若是燕王府应对不当。

    则秋收必受影响。蕃

    届时。

    此番天灾必然将会持续一年之久。

    假使燕王府应对得当且及时。

    自青黄不接的五月至秋收十月。

    这期间跨度足足长达五个月之久。

    燕地两郡十七城,共计百姓一百三十余万人。

    姑且按照一百三十万人计算。蕃

    寻常百姓一日至少需两斤左右的粮食方可生存。

    暂且按照一人一天两斤计算。

    一石粮一百二十斤,可供六十人食用一日。

    一百三十万人一日至少需消耗两万一千六百余石粮食。

    若按照两万一千六百石计算。

    五个月的时间。

    燕王府至少需筹备三百二十四万石粮食。蕃

    细细算来。

    一百零八万石粮食真的不算多。

    不多时。

    记有存粮总数的宣纸再度传递至许奕书案。

    杨先安可算出之数。

    在场众人自可算出。

    一时间杨先安、朱广礼、梵崇贤等人无不紧锁眉头。蕃

    偌大的承运殿偏殿书房内再度被那浓郁到近乎令人窒息的绝望之意深深笼罩。

    「诸位阅后,有何感想?」

    许奕略作定神,随即开口问道。

    「不够。」

    「远远不够。」

    朱广礼闻言满心绝望地起身拱手相答。

    「依臣之见。」蕃

    「假使一切顺利,亦需三百万石粮食方可。」

    杨先安心中深深叹息一声,随即起身拱手相答。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吕文苏、宋元福、梵崇贤、朱宗廷、董弘章等人起身附议道。

    「既如此。」蕃

    「那便想办法将剩余的两百万石粮食补上。」

    许奕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随即轻笑道。

    「补......补上.......」

    杨先安、朱广礼等人闻言瞬间瞠目结舌。

    现如今已然二月中旬。

    距五月青黄不接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罢了。

    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莫说两百万石粮食了。蕃

    即使是两百万石草,也绝无「补上」之可能。

    即使燕王府、朱家、梵家、董家以及上谷、渔阳两郡衙全部散尽家财。

    又能于与日倍增的粮价中,购得几石粮食?

    「咚咚。」

    就在众人瞠目结舌,满心绝望之际。

    许奕轻轻敲了敲身前书案。

    「咱们自无补足之可能。」蕃

    「但代、辽两地、陈郡谢氏、琅琊王氏两家,以及那一众欲分一杯羹的世家商贾。」

    「他们自有实力为燕补足那空缺的两百万石粮食。」

    许奕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随即面色渐显严肃。

    「代、辽两地?」

    「陈郡谢氏?」

    「琅琊王氏?」

    「一众欲分一杯羹的世家商贾?」蕃

    杨先安、朱广礼等人目瞪口呆地望向许奕。

    历经多事后,此时众人脑海中除一片空白外还是一片空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