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物价飞涨与民生

    第四百四十二章物价飞涨与民生 (第2/3页)

大量洋小麦。小麦供多求少,价格下落2.71元每担的低谷。

    相当于一块银元能买三十七斤小麦。

    到民国23年7月以后,受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又遭干旱,使麦价回升。民国25年,麦价继续上涨,入冬,国际市场麦价暴涨。

    到了去年,也就是民国26年小麦价格回升到最高每担6.07元。

    抗战爆发后,进口渠道堵塞,再加上国内人心惶惶,粮商屯集,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到了现在的每担9块银元。

    大豆价格相对稳定,批发价每担一直维持在5~6元之间。民国19年一度超过6元。10月转为下降。民国22年起进入3.5~4.5元的低谷。民国24年,回升到5元以上。到抗战前夕,大豆批发价达到每担6.5元。

    如今,更是涨到每担11块银元。

    在汉口待了一天,由于猪鬃、桐油,的生意停罢,没有物资再贩卖到国外,仅仅带了上次物资的销售回款,再次赶赴新加坡。

    到了地方,接收了一部分订购的设备,李牧考虑了片刻,决定这次拿出一半的空间采购粮食。

    南阳虽然是产粮地,最近涌入的人口太多,消耗也大大增加,再加上军队的消耗,已经需要从外地采购了。

    这也导致了最近这段时间,南阳的粮价节节攀升,已经快要追上武汉的水平了。

    从外地买粮食,运费也是不小的成本,即便能从原产地采购一些价格便宜的粮食,运回南阳价格也不会低。

    南阳地区的人口如今已经超过七百万,其中两百万是最近一年涌进来的,没有土地,只能从市场上买粮食。

    粮价太高,对于这些人的生活、甚至生存,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从国外采购一些粮食,赚钱的同时,顺便抑制一下南阳地区的粮价。

    ……

    一立方米的空间,大概能装八百公斤左右的粮食,一万立方米,能装八千吨粮食。

    这次李牧准备了三万立方米的空间买粮。

    在远东商行的协助下,采购了一万吨大米,一万吨小麦。

    大豆也采购了四千吨,大豆不但能做粮食,也能做豆腐、豆芽,在如今这个年代,也算是不错的菜品。

    总共两万多吨粮食,花费了不到九十万美元。

    剩下的三万立方米空间,李牧又花了25.8万美元,采购了八万桶两百升的汽油,还有几千吨的火药原材料和钢材,再加上一些机器设备,才把空间填满。

    回国前,李牧又订购了一批内河炮艇。

    十艘三十吨排量;十艘五十吨排量;十艘八十吨排量,总共三十艘,总价大概在一百五十万美元左右。

    贵是贵了点,用处还是很大的。

    ……

    回到南阳后,李牧专门成立的一家粮食商行,在南阳城及下面的十几个县城,设立了十几个粮食店,以市场价八五折的价格销售粮食。

    一经开业,造成极大轰动,特别是那些从外地逃难或者迁居过来的底层民众,个个喜形于色。

    粮价的持续上涨,对他们来说负担太重了。尽管在南阳地区,李牧开启了许多大工程,只要有力气,不缺挣钱的地方。但也只能维持个温饱,粮食价格再涨下去,连温饱都维持不下去了。

    眼看战火越烧越旺,粮价越涨越高,没有下降的势头,大家都愁坏了。但也没有任何办法,乱世之中能找到一块稳定的地方已经极为难得了。

    如今勐然听说公署为了抑制粮价,以市场价八五折的价格售粮,尽管只便宜了一层半,对民众来说也是个难得一见的好事,总算能减轻点负担,有点希望和盼头了。

    这也导致了,十几个粮食店刚刚开业,门口立刻排起了巨大的长龙。

    仅仅两天功夫,就卖出去六千多吨粮食,就这样,第三天买粮的人仍然排成了长龙。

    民众对买粮的热情,出乎李牧的意料。

    想想也对,除了本地原有的人口,有两百多万人是最近一年从外地涌进来的,两百多万人,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即便本地有富裕的粮食能供应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