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采购武器

    第四百二十章采购武器 (第2/3页)

间,把货物在国内出售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于是,李牧决定把节奏放慢,而且,接下来,随着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他一个人也不行了,必须成立商行。

    这一点倒也方便,新加坡本就是商品物流繁荣之地,各种商号人才极多,南洋的各种华裔知识青年不说,国内也有不少人来这里淘金。

    李牧通过中介,在商业街租下了一栋二层小楼,成立了“远东商行”,接着又开始在报纸上打广告进行招聘。

    随着国内战火连绵,不少人举家来到南洋,再加上西方的冒险者、流浪汉,让这里的人才越发的多了起来。

    经过多轮筛选,李牧招了一位三十多岁,名叫苏铭的人,作为远东商行这边的负责人。

    在苏铭的协助下,一家拥有二十多名雇员的远东商行成立了。商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李牧采购物资,或者协助李牧把从国内带回来的物资出售出去。

    当然,这是主要任务,在完成主要任务之后,也可以自行承接一些业务。比如帮助国内的一些商行出口产品,或者帮助国内的商行进口某些产品。

    总之,商行目前也只是个空架子,并没有多少实际资产。

    订购商品时,直接联系其他洋行,就不用再管了,只要东西进入仓库。

    协助李牧出售商品时,商品怎么运过来的也不用他们操心,只要远东商行协助李牧把仓库里的东西出售就行。

    说起来挺简单的,只要跑跑腿,和其他商行谈合作、签合同就行。

    商行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李牧采购物资。

    这次手里握着一百六十多万美元,再全部采购药品就不行了,不说新加坡目前根本没那么多货,带回国内,短时间也消化不了。

    李牧找人分析了一下,国内目前除了药品和军事物资紧张外,曾经一些需要进口的民用商品,也比较紧俏。

    由于海路被封,进口渠道减少,国内的商行,即便这些物资仍有存货,也都默默的减少供应量,开始囤积。

    供应量减少,再加上遍地硝烟,这些需要进口的商品,价格同样一路飙升,只要运进国内,都能大赚。

    接下来几天,在远东商行的协助下,李牧开始采购各种物资,主要就是战前国内比较紧俏的商品。

    采购完这些,再次采购了一些药品,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各种五金工具,机器零配件,一些通用的器械,国内技术无法生产的钢材等等!

    最后采购的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看似国内的需求量不大,但利润绝对低不了。

    一通采购下来,差不多花掉了一百四十万美元。

    这么多的物资,在国内全部卖掉,需要不少的时间。从国内采购物资,量也小不了,需要更长的时间筹备。

    那么,这次回国,时间不能浪费,李牧决定把自己的保安团好好练一练,武装一下,规模再扩大几倍。

    毕竟,乱世,手里有兵,比什么都实在。

    接下来就是采购军械,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新加坡不但云集了各国商人,同样有不少军火商。

    在远东商行的参谋下,李牧接触了一家代理德国军械的商行。

    德国军军械虽然价格比较贵,质量却是上乘的,看了看对方提供的武器清单,Kar98k步枪就在最上面,这是一九三五年新推出的一款步枪,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毛瑟98K。

    作为二战期间,德军装备的制式步枪,从1935年开始服役,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都是德国陆军的标配。

    这款步枪内部内置了5发弹仓,枪的长度达到了1.1米,有效射程为800米,的射速大约为15发每分钟,是二战期间极为经典的一款步枪。

    1935年到1945年期间,该型步枪大约生产了1450万支左右,伴随德军从开战到投降。

    又看了看价格,不出意外,每杆毛瑟98K,配五百发子弹,以美元计价,单价四十五美元。

    上面还标注了,库存两千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