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南迁迫在眉睫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南迁迫在眉睫 (第2/3页)
若自己的母后。
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可直接就流露出,崇祯对保住北京缺乏信心的内心秘密。
这么多年,大明的江山越来越不稳固,他完全没了刚登基时候那种自信了。
鉴于北京已危在旦夕,特别是锤匪要兵分三路进攻京师的谣言,传的满天飞。
大臣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南迁”。
崇祯在德政殿召见李明睿询问御寇急务。
李明睿请皇帝屏去左右,趋近御桉,与他展开一场关于南迁的密谈。
崇祯则是出声让人走开。
“臣蒙陛下召,路上听闻贼势颇大,今贼子近逼畿甸,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陛下不立即下定决心,非要拖沓犹豫,怕是不妥。
当今天下惟有南迁可缓大明目前之急,徐图征剿之功。”
崇祯因为有上次南迁之议的教训,十分谨慎地回答。
“此事重大,未可轻言,亦未知天意如何?”
李明睿则是极力鼓舞道:“陛下,天命微密,全在人事,人定胜天!
陛下此举正合天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更何况大明大势,已至此步,岂能因循守旧?
若是陛下不速速决断,日后定有噬脐之忧啊!
更何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陛下可有内断之圣心,外度之时势,不可一刻迟延也!”
朱由检环顾四周,见无人,这才向李明睿吐露了他的心声:
“朕有此志久矣!”
李明睿大喜,果然大家是一路人呐。
他又听崇祯说道:
“只是朕苦于无人出面提及此事,故而一直推迟到今天。
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
此事重大,尔且密之,切不可轻泄,泄则罪坐汝。”
李明睿连连点头。
自是明白陛下是好面子的,这种事绝不能是皇帝主动提及南迁。
南迁如何操作是个难题!
要把宫廷与政府迁往南京,到底不是搬家那么简单。
崇祯仔细地询向中途接济等具体事宜。
李明睿胸有成竹地回答:“不如四路设兵,山东、宣府、河南,此陆路也。
登来海船,通州运河,此水路也。
陛下须从小路轻车南行,二十日抵淮上。”
崇祯听了表示同意,再次叮嘱:“好,千万要记住此事不可轻泄。”
李明睿见皇帝已经应允,希望从速行动:“陛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臣的谋划必然不敢泄露,但求圣断,陛下但出门一步,龙腾虎跃之间,不过辗转之间就把天下运势再次握在手中。
若是孤坐北京,坚守危城无益也,更无益于大明天下,无益于祖宗社稷!”
朱由检颔首退回内宫,命近侍在文昭阁赐宴招待李明睿。
他手里还有洪承畴十几万人马。
一旦南迁,这些人马必然会放弃守宁锦。
但贺今朝称王一事,始终是压在他头上的一颗滚石,说不定就什么时候落下来了。
尤其是崇祯心里有这个意思,就想着立即南迁。
从山西到京师来的路太近了,而且十分的空虚。
他一会幻想大同、宣府等地的士卒会挡住贺今朝的进攻。
一会又万分懊恼的认为这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明军在驻守,贺今朝会毫无阻力的直接进入京师。
就如同高迎祥对他所言的那样,贺今朝会把他从皇帝的宝座拽下来,并且也千刀万剐之类的。
当年他还嘲笑高迎祥一个反贼也配说那种大话,可现在看来着实是难受。
一会他想着洪承畴在辽东大获全胜,自己就有了翻盘的机会。
一会又觉得洪承畴被清军斩杀,落得大败,关锦防线全都丧失。
故而崇祯此时的压力极大,甚至开始仗责一些犯错的太监了。
大环境太差了,总是遭不住个人的胡思乱想。
午饭后。
崇祯继续和李明窨商谈南迁问题。
这种连续召见个别大臣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
可见在崇祯看来南迁之议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再不能以寻常惯例对待。
双方一直谈到黄昏时分,崇祯稍微歇息,命近侍在外室赐茶。
到了夜间,崇祯感到关于南迁还有不少问题要商议,又破例在内殿召见李明睿,两人仅隔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